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三十二章 ——教训老阉奴 (1/3)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原来,今天是顺治十二年的六月初四,节气正好是小暑。此时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福临听刚刚身体复原就被自己叫回来重新执事的吴良辅说,这小暑,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天贶节”,“贶”的意思是赐赠,即天赐之节。传说宋代的皇帝这一天要向臣属赐“冰”和“炒面”。民间还有叫法作“晒衣节”,人们在这天要把衣服和书籍拿出来晾晒,谓之“晒龙袍”,据说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是因为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尤其是中老年人,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反正名堂说法一大堆,对于入关不久的满族皇帝,可谓受益匪浅。正好十三衙门来报,说是皇上的正牌寝宫乾清宫就要竣工,主体建筑早已完工,就剩下内部装潢了,几件事情一下来,福临的兴致极高,又受了关于小暑节气种种说法的启发,就启奏皇太后,请她老人家出宫,去煤山登高一望。皇太后听了皇帝的说法,是要请老人家出外走走、去去湿气,也就欣然应允,并要求带上两个皇孙同往。

弘毅和福全随着圣驾出玄武门【即康熙朝之后的紫禁城北门“神武门”,改“玄”字避讳康熙帝“玄烨”的“玄”】,径直登上了煤山,一路上,福全大呼小叫看得不亦乐乎,而弘毅则沉稳了许多。这倒不是故意,原来顺治年间,后世“景山公园”里的那些建筑群还没有成型,一路上倒是有些荒凉,看的弘毅有些意兴阑珊而已。好处是登山的话,路线选择都差不多,又让弘毅禁不住回忆自己和小艾游览景山公园的情景来。

一行人在吴良辅的引领下,沿着煤山东路逶迤而上,自然是先到了前明崇祯皇帝上吊的地方。自从有了上次和同安王郑芝龙共同祭拜崇祯的事情之后,福临到了这里也是再次凭吊一番。在那棵大槐树下,福临突发奇想,下旨立即将这棵无辜的大树加上锁链,名之曰“罪槐”[1],以慰民心。弘毅看着历史在自己面前“重复”,也是感慨良久,进而从自己的小轿子上下来,也是有模有样祭拜了一番。

之后,一行人来到了其时煤山上仅存的建筑“寿皇殿”前,吴良辅禀报皇太后和皇上说,这就是煤山最高处了。两人正要下来观赏一番,弘毅却说:“那里不是更高吗?”大伙顺着小玄烨所指方向,发现西南不远处确实是有一处山头,比寿皇殿的位置更高些。

“是呀,为什么不去那边登高一望呢?”福临也是不解,问领路的吴良辅。

“回主子的话,此处所在就是这煤山现有规制的最高之处了,那前明的皇帝们,也都是在这里御览宫城。西边那山包虽然地势高一些,确实没有什么讲头的……”吴良辅小心作答。

“难道这里就有讲头吗?”弘毅不等皇帝说话,就接过话茬。对吴良辅,现在是趁热打铁,继续灭一灭他的威风才好!皇太后在一旁也是默不作声,等着瞧小孙子的表演。

“回二爷的话,这寿皇殿乃是前明皇帝大行之后停灵之所……”吴良辅本来是想用明朝皇帝停灵一说来验证这处所在的规制极高,连皇帝死了也要在这里暂时安放,可见这是宫城外十分重要的地方了。可惜的是,他恰恰说了弘毅最想听到他说的东西!

“大胆,前明皇帝停灵?一个失政于天下的故明皇朝,他们的那些个皇帝大多是些玩物丧志的废物,皇阿玛虽然数次祭拜崇祯,乃是因为他虽亡国,却有些志气,最后也自缢于天下,但求死身而保全天下百姓,也算是可悲可叹、可怜可敬了。但你今天,却要我皇玛玛和皇阿玛也要来学那些无能的明朝皇帝不成?”弘毅不得不佩服自己落井下石的本领是越来越高了。

“奴才不敢,奴才万死!”吴良辅作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