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一百零二章 ——御妹孔四贞 (1/4)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就在弘毅闻听“别克战大众”的“趣闻”之时,十七周岁的皇帝福临正在位育宫“忙”着,而且不是一个人在忙着。陪着他的,不是老太监吴良辅,而是另有其人——十三周岁的已故“有德定南武壮王[1]”孔有德之女孔四贞[2]。

“四贞妹妹,你说领海一定、海路一开,是不是就可以大兴海运、国库充盈了?”

福临站在孔四贞的身后,侧身看着下面的小姑娘练字。此时的皇帝,正一边指导书法,一边有一搭没一搭说话,一边还微闭着双眼,似有若无的小心探嗅这身旁层层叠叠涌来的阵阵香气。

去年(顺治十一年)六月三日孔四贞护其父之榇[chèn](棺材)归葬抵京,朝廷为孔有德举行了极为隆重的郊迎和守丧礼仪:谕“令和硕亲王以下、阿思哈尼哈番以上,汉尚书以下、三品官以上,郊迎。(榇)既至,诸王各归第,众官留丧次一宿”[3]。自那以后,皇太后就可怜这个孤身一人的小姑娘,将其收为养女,养在宫中。虽然暂时还没有册封她什么“格格”名号,却享受着和其他固伦格格、和硕格格一样的殊荣与优待。

早在那时候,亲政已久的福临就看出此事绝非仅仅“彰显忠烈、优待遗孤”这般简单。当时她的弟弟孔廷训已经被李定国所俘,假使不幸罹难,这个小姑娘就是定南王满门仅存。关键所在,定南王孔有德作为最早一批手握重兵、归附满洲的汉臣,资历、功劳、忠诚都是当时“三王一公[4]”中的头牌!论功劳,孔有德是国初归降的明将中功劳最大的,单单他从登州“反正”之时携带的十数门火炮,就足以让太宗皇太极喜出望外了;论资历,其他三个汉王之中,耿仲明还算孔有德半个下级,尚可喜是后来的,也比山海关之战时归降的吴三桂要老;论忠诚,在顺治九年桂林被围时,除孔四贞外,全家殉国,保全了大清颜面。可以说,孔有德是清初四汉王中唯一以忠烈著称的功臣。

继孔有德败亡之后,清朝的敬谨亲王尼堪又被李定国阵斩于衡州。一年之内,“两蹶名王,天下震动”。顺治十年(1653),因李定国转而率军攻围广东肇庆,孔有德部将线国安、李茹春等才得以收集溃兵,重新占领桂林。如此一来,孔家手下的“天祐兵[5]”仍是一支战力可观的队伍。广西虽然又处于清军控制之下,但整个西南地区的形势仍令清廷严重不安。线国安之辈也缺乏清廷军队观念,只知为孔氏家将。因此,清廷有必要表彰忠节,抚恤遗孤,用孔四贞的旗号来安抚定南王藩标军队。

福临知道,在这一点上,皇太后可谓富有政治谋略、老谋深算,把孔四贞收入宫中抚养,希望将来通过她加强清廷对这部分军队的控制。那自己也必须另外有所“表示”才行,不能落在后面了!于是,转过年来,也就是顺治十二年四月,福临请示皇太后同意,以“定南武壮王孔有德,建功颇多,以身殉难。特赐其女食禄,视和硕格格。护卫仪从俱仍旧”,算是主动拉拢这位“干妹妹”。

自那以后,福临也发觉皇太后似乎意识到什么,经常为他们之间的接触提供方便。太后不仅督促孔四贞读经书,而且每当自己退朝后,总要找个什么事由,就把这位干妹妹派到位育宫来,和自己常伴左右。尤其当自己到南苑打猎时,从来都要让孔四贞陪同前往……不得不承认,军营中长大的孔四贞,驰骋在马上的英姿是相当迷人的……

“皇帝哥哥,四贞不懂什么领海、海运的,但是,四贞知道,当年要不是有大船载着我爹北上从龙,就没有孔家的今天……”就在福临浮想联翩的时候,孔四贞幽幽作答,说到自己的爹,再提到孔家,她突然想到了自己如今孑然一身、寄人篱下,虽然太后和皇帝都对自己视若亲人一般,可总免不了悲从中来,小姑娘瞬间停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