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一百零三章 ——贝勒哭鼻子 (1/3)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闻听现如今自己最最器重的小儿子求见,准备好发作一番的福临按捺住了自己的小情绪,而且是心甘情愿的。

要是放在几个月前,年轻的皇帝一定会让这个不请自来的人就在外面候上半天。那时候的他,容不得别人影响自己的好情绪。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自幼登基,贵为九五之尊,亲政之前却得不到半点来自当权者的尊重。于这点上,吴良辅最是明白,也最会拿捏,故而每每总会讨得主子的欢心。

就是这一次,吴良辅虽说怕了玄烨,却也还是经过缜密的判断才进来禀报的。放在以前,再给他几个胆子也万万不敢。说到福临的脾气乖戾,他心知肚明,与他幼年受到多尔衮及其党羽人等对待他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当年,多尔衮的心腹巩阿岱、锡翰、席纳布库[1]等人,陪福临出猎时,故意让小皇帝走“险峻崎岖”的道路,而他们自己却走“平坦之路”,以致驾前侍卫的巴哈骑马失足,小皇帝福临不得不下马步行,巩阿岱一帮人就从平坦大道赶过来,充满奚落和讥讽地说:“年少不习骑射,似此路径,遂下马步行耶?”全然不顾皇帝脸面。巩阿岱和锡翰这两人又在夏猎时“身穿金黄号衣,骑射于皇上之前,僭越已极。”锡翰和席纳布库当班的日子里,他们两个常常“未奉上命,私自回家”。这一切“肆意讥讽,无人臣之礼”的表现(引自《清实录》),全都是多尔衮的爪牙们知道他们主子对福临的态度,才敢有如此的行径。

福临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恼怒不已,却又无可奈何,这当然对他性格的养成有着重大的影响,使这位皇上心怀报复,产生了独裁专权、不容否定的暴戾行止。故而在顺治九年惩处巩阿岱三人的诏谕中,一口气列举了三人罪行多达十六款,容不得别人否定。再就是顺治十年设立内十三衙门,也真是因为自己摸准了小皇帝的这一脾气,这才力排众议、坚持己见的办成了,让自己得以在这宦官机构中独揽大权。

但这几个月的情况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究其原因,却是那位不到两岁的小娃娃玄烨!吴良辅十分清楚,少年皇帝在玄烨的身上,正在慢慢体现出一位父亲的宽容和赞许,而这背后,更有朝局大政的信赖和依托……

“好吧,让他……还是‘叫起’吧。”果然,正和孔四贞卿卿我我的皇帝,稍作犹豫,还是答应了,而且是临时改了用词,说了“叫起”!吴良辅闻听,急忙跑出殿外,一脸喜气的向台阶下的弘毅打千儿禀报道:

“恭喜小爷了,皇上让‘叫起’呢!”

“叫起?今儿还有其他王爷大臣的等着觐见吗?”弘毅一时有些纳闷。

“瞧您说的,小爷,今儿连常朝仪都没有,哪会有王公大臣的在这儿候着呢?您呀,是独一份儿!”吴良辅自我感觉,这次给小爷的差事办得实在是漂亮,有些掩饰不住的兴奋。

穿越一年多的弘毅自然明白,这“叫起”可不是随便用的,而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宫廷礼节。原来在清代的早朝,“叫起”是宫廷专用词语,指的是皇帝或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召见军机大臣、王公、满汉大学士或六部堂官以及封疆大吏等传达谕旨、听候奏对、接受觐见等的最高形式。经常是在早晨7点至8点以后,大约用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左右。这在宫廷里可是十分隆重的事,绝对不可以临时起意。

今天自己突然觐见,实属万般无奈、有些无礼了,如今却被皇帝主动唤作“叫起”,无外乎两种可能:一是自己这位“再生爹”早有预谋要召见自己,就等着他来。但这可能性微乎其微。二来就是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接触,福临对自己信赖有加,为了将自己冒昧前来的事情掩人耳目,故意换做“叫起”,也就是说,我儿子来见我,是皇帝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