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ps:
感谢白马王子只要处女、永灿两位兄弟的精彩点评!感谢彪骑兵、白马王子只要处女的月票和祝福!
看到玄烨捧着那两部书如获至宝、奉若神物一般,孔四贞满意的笑了。
“玄烨,你可知道孙元化孙初阳大人?”
“我……”捧着书,弘毅恨不得现在就去发明“度娘”去!
“这孙元化,乃是前明的右佥都御史,兼登、莱二州巡抚,也曾经是我父王的恩公……”孔四贞对弘毅的满脸尴尬毫不介意,自顾自的讲述起来。
原来,此两部书都是前明孙元化所著。
孙元化,字初阳,号火东,明天启间举人。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孙元化出生在嘉定县高桥何家弄,后迁居嘉定县城。他“天资异敏,好奇略”,曾到上海县徐光启学馆受业。明万历四十年(1612)得中举人后,因为跟着徐光启学习火器和数学,只因热心西学,未能继续考中进士,遂放弃科举功名,潜心研究西学。在徐光启入教后,他确认天主教能“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后,于天启元年(1621)在北京受洗入教,即邀请洋教士到家乡嘉定开教,遂使嘉定成为中国天主教活动中心之一。
“原来孙元化早已皈依了汤老玛法的洋教了?”听到这里,弘毅忍不住插了一句话。
“正是。弘毅先别问我如何知晓,后面我自会诉说原委。”孔四贞点点头,却不想多做解释。弘毅也只好继续耐心聆听:
天启二年(1622),辽省防务吃紧,孙元化向朝廷条呈《备京》、《防边》两策,受到朝廷的重视。兵部尚书孙承宗出任蓟辽经略。用孙元化筑台制炮主张。筑宁远城,孙主其事。后经侯震旸保荐从军辽东,协同袁崇焕驻守宁远,对袁崇焕等帮助极大,袁崇焕誉为“识慧两精”。次年,孙助袁崇焕守宁远,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率6万大军号称20万,猛攻宁远,明军城头共布置有十一门大炮,威力惊人,努尔哈赤身受重伤,七个月后病死,史称“宁远大捷”。事实证明“筑台制炮”是抗金最佳方略。由于奸人魏忠贤专权。袁崇焕被迫引退。孙元化也被罢官回乡。
崇祯元年(1628),崇祯接位,诛杀魏忠贤,袁崇焕复出,点名要孙元化襄赞辽省军务。第二年,金兵直犯北京。多疑的崇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冤杀袁崇焕。孙元化在关内关外隔绝的困境中。团结将士,借助西洋大炮,驻防的八城、二十四堡屹立不动。孙元化力主以广宁为抗金前沿阵地,逐步向前推进。明廷却未采纳其正确主张。崇祯三年一月,孙元化随孙承宗镇守山海关,三月加山东按察副使,五月兵部尚书梁廷栋破格荐用孙元化升登、莱二州巡抚。孙元化在登州网罗西学英才,大胆募用西士,组建一支有27名欧人的“西洋队”,使登州成为“东陲之西学堡垒”。
“西洋佣兵?”又一次,弘毅还是忍不住打断了孔四贞的讲述,而这次,少女只是点了点头,连话都没接,继续自己的回忆:
后来袁崇焕杀毛文龙,皮岛旧将哗变,孙元化识才而用,接收了皮岛的旧将,其中就有孔四贞的父亲孔有德,以及后来的靖南王耿仲明、李九成等人。孔有德被任命为骑兵参将,耿仲明则被派往登州要塞。
“原来主角、你的父王是后面登场的呢!怪不得前面都不让插话,因为好戏在后头!”弘毅这次学乖了,只在心里嘀咕。孔四贞却不知道贝勒爷的腹诽,依旧沉浸在那段过往的回忆中。
崇祯四年(1631)八月,太宗皇太极率清兵攻大凌河(今辽宁锦县),祖大寿围于城内,粮尽援绝。孙元化奉命派兵赴援。孙元化巡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