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234 (1/2)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17、子女是老人永远的牵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游子吟》真切地写出了天下母亲对子女的拳拳爱意。简单的几句话将殷殷舐犊之情浮于纸上,读来感人至深。

孩子们永远是老人的牵挂,临终的老人更是如此。一位长辈讲述了一件他小时候的事情。

那时他才四岁,家里一位老人病逝,好像他应当称呼这位病逝的老人为“太奶奶“。接到家里的消息之后,他就随着父亲回乡下老家奔丧。几天之后,丧事都忙完了。他和父亲也准备回家。

他和父亲睡在一个房间,是在一个小院里,小院的另一间屋子还住着一位叔叔。那时候不像现在,当时的条件很差,尤其是在农村,窗户都没有玻璃,全是贴的窗户纸。当天夜里下了大雪,就在窗户纸发白(估计就是天微微发亮)的时候,他被一阵“笃、笃“的拐杖驻地的声音惊醒了。他的心里一惊。因为去世的太奶奶走路的时候就是这种声音。老人家腿脚不好,走路要拄拐杖,听起来就是这种“笃、笃”的声音。

他躺在床上,吓的不敢动。就听见那“笃、笃”的声音由远而近,接着“吱扭”一声,院门开了。那“笃、笃”的声音一步一步向着他们睡觉的房间走了过来。他胆小推了推父亲,可是父亲睡得很沉,没有醒。听到拐杖声已经到了门前,他吓得钻进了被子里,用手捂着眼睛瑟瑟发抖。接着屋门也开了。听着那“笃、笃”的拐杖声似乎走到了床边。足足停了五分钟,那声音开始远去了。又听到院门“吱扭”的打开,然后“笃、笃”的声音越走越远,最后消失了。

直到此时,他才敢从被子里露出头,叫醒了父亲,两人打开房门一看,屋外依然飘着细细的雪花,雪地上平平整整,没有一个脚印。他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父亲。老父亲慌忙拉着他来到了灵堂,恭恭敬敬地给去世的老人家上了一炷香。等上完了香,父亲才泪光莹莹告诉他,这是去世的老人要走了,老人牵挂儿孙,所以走之前来看他们最后一眼。他当时年纪虽小,可也初步体会到了生离死别的痛苦,竟然也双膝下跪,向老人的牌位磕下了头。

17、家在北京

这也是一位老人亲身经历的事情。

老人年轻时候是做建筑工程的,工作性质决定他很难安静的待在家里,一年到头风餐露宿。不仅是他自己,连家属有时候也要跟着到处跑,搬家那是常事。这是他搬到山西居住的那段时间见到的一件怪事。

当时住的是筒子楼,楼上楼下邻居很多,他们楼下住了一位邻居,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家。这天,老人正做饭,就听见楼下“噼噼啪啪”响起爆竹声。老人心里奇怪,这不过年不过节的放什么鞭炮。过去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楼下邻居请人来给看病。这是含蓄的说法,其实就是请了高人给看邪病。因为那个时代反封建反迷信的口号喊得很响。没人敢公开弄这些事,只能说是请人看病。

其实这家不太平的事很多邻居都知道。他们家男人是个货车司机,经常跑长途。就是一个月前,他老婆突然开始举止怪异起来,经常说些莫名其妙的话,有时候半夜起来不睡觉,坐在门前自言自语。家里人要是过来劝阻,她就会破口大骂。后来愈演愈烈,简直闹的家宅不安。

开始是送医院,医院说是癔症,又吃药又住院的弄了好几天没一点效果。后来就出院回家了。有些老人说是邪病,被什么东西附身了,建议找懂行的人给看看。他家人开始不信,可是眼见的医院治不好,而且那女人的神智越来越不清醒,无可奈何了才托人找了个懂行的人来。

来的是个老太太,大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