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仅有一子二女,长女灵德公主已经随父姓,幼女不过五六岁年纪。当时的局势也实在不适合培养幼女再等她成年站稳脚跟,昌乐女帝无奈,只好过继堂弟康王的幼子为储。本想着一来堵宗室之口,二来康王也会保新帝无虞。
却不想,昌乐女帝驾崩后,康王先借宗室之手迫害昭王,又借新帝之名把持朝政,党同伐异,不少昌乐女帝留给新帝的肱股之臣不是被贬流放,就是死在流放的路上。同时康王还废除了大量昌乐朝颁布的有利民生的政令,天下一时怨声载道。
眼看动乱将起,离京为昌乐女帝守灵的昭王联络灵德公主和旧部,以厚待宗室、不废新帝为条件,换得宗室支持,平定了康王一党。这一场动乱引得朝野不宁,宗室自危,昌乐朝数十年德政差点毁于一旦,史称“康王之乱”。
实际上康王之乱后还有这样的历史:新帝过继给昌乐女帝后,一直是昭王负责教养,因此与昭王感情很好。于是平乱后,昭王本欲继续为先帝守灵,新帝执意留下他,加封为太傅,意在指点教导自己。
冥冥中似乎真有天意,康王之乱后不过十一年,新帝便一病不起,以无子嗣为由,留下传位于昭王的遗诏。兜兜转转,皇位最终还是落在了昭王的身上。只不过从此以后,凡是有心争储的皇女,都心照不宣地将子嗣这件事拖了下去。可惜,自昌乐女帝后,再无皇女登得大位了。
“要不是因为没有这个顾虑,我当时也不会提出这么个想法了。你看二皇姐和荣安侯,成婚六年了都没一儿半女,有他们挡在前面,我们怎样也不会引人注意。”
楚珺笑道:“我有时候在想,要是父皇一直不立储,二皇姐跟荣安侯还一直这么拖下去,恐要成第二个金定公主了。”
先朝有位金定公主,本来很有望被立储,结果皇帝不知是不是被其他子女说了什么,死活拖到金定公主年逾四十才下了立储诏书。可金定那时还无子嗣,最终其弟以无嗣为由夺其位,登基为帝。
卫珩也跟着她笑道:“二殿下年过四十时,你才三十出头,你就仗着自己年纪还轻就口下不留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