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十岁,他也依然还有近二十年的时间可以东征西讨!
一想到这个,古弼和拓跋焘甚至有激动的颤抖的冲动!
大魏何幸!
一旁的赫连定则是低沉于自己的华年即将逝去,他如今已经三十有余,在武将之中,已经算是“老将”了。
老到拓跋焘也许不会轻易派他上战场,象征意义更大于征战作用的地步。
此时的贺穆兰和古弼一样,也在征伐北燕和北凉的问题。袁放和拓跋焘的对话如同一场漂亮的“国策问”,让贺穆兰和狄叶飞都受益匪浅。
然而更让贺穆兰惊叹的,是崔浩那可怕的政治眼光。
还在她没有进入这里之时,崔浩就已经通过狄叶飞的口隐隐点明了以大魏目前的情况,根本无法停止战争,所以一旦发生战争,国内就更不能乱,此时不是发动变法的最好时机。
他的预测和对北燕出盐的判断如此精准,他甚至不像走南闯北的袁放,可以从各地的商机中分析出这些,只是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对各地势力的了如指掌就推断出这个结果。
这样的一位“国士”,为何不能尽心尽力为拓跋焘所用,非要牵扯到“佛道之争”、“士族与皇权”之争,甚至于“鲜卑人与汉人”之争里去?
还是真依他所说,他的出身和地位早已经成为了他的“阻碍”,让他根本无法抛开一切全心全意为拓跋焘谋划,而只能忠于“大局”?
如果真是这样,那实在是拓跋焘最大的损失。
历朝历代,又有几个能称得上是“国士无双”?拓跋焘有幸得到了一位,却也只能得到大半部分的他而已。
拓跋焘和古弼一齐看向贺穆兰,这位年轻的帝王立刻豪气万千地大笑道:“有此名臣良将,上下一心,我何愁天下不平,国家不定?先有花木兰这样天生的勇士辅佐,又有你袁放这样堪称‘名士’的经纬之才出现,哪怕我这帝位坐的如履薄冰,可这岂不是上天对我最好的奖赏吗?”
古弼叹了口气:“陛下宽厚。”
赫连定也算是被这个大肚,阿不,大度的皇帝给征服了,笑着点头:“陛下真大丈夫也!”
就连原本觉得自己必死的袁放,也因为拓跋焘大为赞赏的态度而升起了希望。他虽只做了袁家几天的家主,但他既为家主,自然是要对全族负起责任,一旦他真能得到赏识,袁家也可脱离险境,至少不会落得凄惨的下场!
拓跋焘像是叹息似的,连连重复着“花木兰”和“袁放”的名字。由于一直持续着兴奋的状态,拓跋焘看起来有些疲累,但疲累却未进入眼底,他望着袁放叹道:
“虽然问起来奇怪,但我很想问一声,像你这样的人才,各地宗主之中难道很多吗?”
不过是一处邬壁的嫡次子而已!
袁放笑了笑:“我并不知我有什么才能。我只是一个在陛下的治下经营家业、努力生活的经商之人罢了。”
拓跋焘闻言大笑。这句话等于变相的回答像他这样的人确实很多,而且全是在他治下生活,只是未出仕罢了。
袁放心中有了生的希望,处事便又开始恢复了往日的圆滑,拍马屁也拍的毫无痕迹。
袁喆这个宗主的眼光没错,比起他那个性格纯善,脾气刚硬,内心却又怯懦的兄长,袁放确实各方面都具备成为守护一方百姓的宗主“器量”。
一旦抛弃了“成见”,袁放更是开始尽心尽力为己方打算。
“经商之道,说起来复杂,可若有一国之力支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