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母亲仙逝周年祭 (1/2)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母亲,张氏(1933.9.15至2014.3.15),讳字金梅,生于桥山镇马家塬村,其舅家乃民国时期黄陵县城大户人家------焦家,那时的焦家可谓达官显贵、高朋满座,母亲随外婆常往,听书、看戏,受其熏陶,造就了她梅花一样的高尚品德,也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母亲博闻强记、心灵手巧,一生忌口行善、烧香敬神、相信因果,讲究修行。临终前总是说“我一辈子烧香敬神,也不知道自己修行得怎么样了,希望最后能落个好回收。”2014年清明刚过的古历三月十五日,鲜花盛开、云霞明灭①、春雨初歇②,母亲驾鹤西去。修行一生、终于功德圆满。那是个宁静的夜里十点四十分,“得病10天、儿女都守在身边。”应验了母亲多年前的预言,她走得从容、安祥,脸上流露着一丝会心的微笑。

在六七十年代,每到饭时,经常有要饭的拖家带口站在家门口伸着手“打发一点儿吧!”见此情形,母亲深感同情,立即拿来馍馍给每个人手里放上一个,有时候还把要饭的请到家里盛上一碗热面条。那时物资短缺,家里劳力又少,粮食紧张,母亲常说:遇年干,吃茶饭,粗粮细做,总能做出可口的饭菜,自己口挪肚子减,也要让儿女吃饱;母亲做得一手好针线,布匹缺乏,她总能东挪西凑,缝缝补补,想办法兑挪,给每个儿女做出可身得体的衣服。无论是棉衣、单衣还是夹袄,母亲都能娴熟地裁剪、一针一线地缝制。母亲为人正直善良、做事光明磊落、不喜欢是是非非。母亲有思想,有思想便有痛苦,曾经有一段无法改变的现实,艰辛的生活、沉重的负担压垮了母亲,当时医疗条件的落后和常人的不理解,精神失常使母亲遭受了许多磨难,但,到了晚年,在医生的帮助下她竟然坚强地康复了。母亲性格坚强,一身正气,嫉恶如仇,对子女要求严格,从不娇惯。她常说:惯大的忤逆、捶大的孝子。她虽然很少打我们,但她的威严让儿女们个个都尊敬。她一旦发现哪个儿女有邪心或不轨行为,就毫不留情及时教训。她教育子女不是絮絮叨叨讲大道理,而是用自己的举止言行、好恶、甚至脸色迫使你走上正路;适时用一些比喻,或者故事潜移默化,让你自己去理解、醒悟。她疼爱儿女,对儿女的爱不是挂在嘴上,而是体现在行动上,只要儿女们能有出息,即使自己受再大的苦,也要让儿女们把学上好。她常教导我:好男儿志在四方。发现我在家看书时间太长了,就赶我出去玩,鼓励我多交朋友,每次有我的同学来家里,她便乐得跟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同学临走时,总要从家里找点儿东西赠送。母亲常说:"我不是凡人。"有人听了这话偷笑,但这句话我信,这不仅因为我了解母亲,单就是母亲所讲的这么多饱含深邃哲理和智慧的故事,无人可比,况且,这只是我能回忆起来的一部分。我虽然远在西安,但母亲的话如同圣旨,直到母亲晚年,她老人家说的话,我都一一遵照执行,不敢有半点儿遗忘。

有些故事遗忘了、有的可能记得不很准确。仔细品味、反复嘴嚼母亲一生所讲的故事,其中饱含着睿智的哲理,教你怎么做人、怎么做事。这些故事大多是我小的时候听母亲讲的,回味了半生,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这些故事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力量。我询问过许多人,能讲出这么多好故事的母亲世所罕见。所以,我的母亲是伟大的。这是母亲留下来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我把它整理出来,与后人分享。当你红火的时候,看看这些故事,它告诉你不要一饱忘了千年饥,它会让你的头脑冷静,避免犯一些错误;当你不如意遇到挫折而处于逆境无能为力时,看看这些故事,它会告诉你人过日子就像打墙的椽椽上下翻一样,这会儿你看这根椽在下面,过一会儿它就换到上面了,这些故事会给你智慧、给你勇气,让你迈开脚步往前走。如今社会节奏变快,不要被身边眼花缭乱的事情迷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