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
“我们可以把目前旗下的作者性质进行分类:那些已经有很多追随者的老牌作家一类,新兴作者一类,还有中间那些不温不火的一类。
“老牌作家不会慌,因为他们出一本,火一本,这样推出可能还能提高收入,所以可以让他们试试。
“新兴作者正在试水阶段,目前没有收入,靠全本推销基本卖不出去多少。所以这是他们吸引第一波追随者的有效平台。他们一般对初始收入要求不高。
“最难办的,要数中间人群,他们现在的收入够温饱。新方式可能会让他们在温饱线上下浮动。这批人里,就看有多少是敢冒险的,有多少人是满足现状的了。
所以,我需要你分这三类帮我调查清楚他们的意向。”
“好的,我基本明白你的意图了!”
“另外,我希望与此同时,大大增加网站松苗读者的注册量,现在的几万人不足以支撑销量,我希望年底前翻十倍。”
“十倍?”
“是的,具体方法我希望公关部和策划部共同讨论,出具一些可靠推广方案,还有预算报表。”
“好的,什么时候要?”
“两个星期看初案可以吗?”
“可以,我这就去办。”
“谢谢刘叔!”
“还有别的吗?”
林叶想了想,又说:“我需要外公用他的人脉打点一下,具体等他下班,我会和他商量。明天等我消息!”
“好的,那我先走了!”
“谢谢刘叔,再见!”
知道外孙女有事相求,苏柏衫这天早早就回到家了。他没有急着问林叶,而传统的餐桌上谈事儿的方式,对于林叶也不方便。只有两只手,是用来打字呢,还是用来吃饭?
苏柏衫和林叶都是慢条斯理的性子,天塌下来都不急着跑的人。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这天要塌,除非跑出天下,不然在哪儿不都一样?”
吃完饭,苏柏衫示意到书房聊。
“听说你要用我的人脉?想要找谁?”
“一、我需要可靠的媒体发新闻发布会和广告。二、我需要教育局与文化局的支持。三、我需要可靠的评委。”
“这些都不难办到,只是你能告诉我,这些人都有些什么作用吗?”
“还记得我们一开始在学校里搞的征文活动吗?靠这个,我们得到了不少学生注册。而且大多数人都成为了我们的客户。”
“所以,你是想……”
“是的,这次我想搞一个全国性的征文活动。10万字左右的篇幅,亮点是可以和我们松苗签约——和人签约,不是和作品签约。
“前30名的都可以争取到稿费和网站发表的机会,而发表后的收入会继续跟进。截止日是中秋。
“单单靠松苗发布宣传,没有力度,需要一些文化界和教育界的大人物,在他们旗下的各种渠道同时宣传,势必要搞大!”
“教育界是可以在每个校园找苗子,文化界的话……你是想通过媒体,进行全民招募?”
“是的,学校都是学生,他们的阅历有限,无法风格多元化。社会招募,可以找到更多民间精英。
“而且,写文的人大多喜欢看书,都是资源。注册了网站才能发表,所以这波对于我们来说,比其他的惠利方式更有利。”
“为什么这么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