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日必会拥兵自立。
总总形势下,王莽派军北进,完全是正确选择,但调集荆襄,巴蜀之兵,也是一招险棋,荆襄之地,绿林军昌阙,拥众二十余万,此等势力早晚必然吞荆州,拥兵自立,而此时调走荆襄之兵,何人能与绿林军对敌?
况且,天水等地还有隗嚣拥兵自重,若巴蜀兵力被抽走,隗嚣必然有南下进军巴蜀的可能,那时,巴蜀之地恐怕也不会太平。
正在众人都陷入沉思之时,门外响起亲随爽朗的汇报声:“大帅,太傅刘大人求见,已在会客堂等候。”
董忠略作沉思,已明白刘歆此来目的,便朗声笑道:“今天咱们就商议到此,众位回去休息吧。”
会客堂内,刘歆已等候多时,正细细品味茶水,不久,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董忠出现在门口,爽朗的笑声紧随而来:“刘大人久等。”
“不妨,不妨。”
二人互相行礼,分宾主入座,这时,董忠率先开口,笑道:“今天多亏刘大人仗义执言,使本帅能重掌大权。”
刘歆也笑着回礼:“董将军乃国之栋梁,由董将军亲自北上讨伐匈奴,此战不出数月,必然大捷。”
二人皆爽朗大笑,这时,一名丫鬟端来两杯茶水,分别摆放二人面前,将刘歆那杯旧的茶水撤下,屋内出现短暂的安静,不久,刘歆开口说道:“这次北上,不知董大人打算如何反击匈奴?”
董忠知道刘歆前来,定是已想好破敌之计,便假作沉思,笑道:“仓促间,本帅还没有想好。”
这时,刘歆拱手笑道:“我倒有一策,不知董将军肯听否?”
“刘大人不妨直言。”
刘歆点头,笑道:“娄奔屯守定襄已久,将匈奴主力牢牢拴在定襄,而雲中此时有匈奴近六万兵马,短时间内不能平定,唯独雁门郡,那里仅有匈奴三万守军,若大帅联合離石邑两万兵马,加上麾下十五万大军,先收雁门,然后西进,配合娄奔,何愁定襄的匈奴主力不败?”
听到这,董忠微微点头,大笑道:“刘大人的计策果然不错。”
停了下,董忠又道:“但兵贵神速,十五万大军一时间难以集成,本帅打算先调集五万兵马,以最短时间北上,往援離石邑,收复雁门郡。”
“五万兵马是不是少了些?”
见刘歆问起,董忠朗声大笑:“兵不再多,而在于精。”
此时河北奏折如雪花般送入长安,王莽的御案上堆着厚厚的一摞,此时已经入夜,但王莽无心睡觉,只得在御书房内批阅奏折,此时看到雲中郡郡守送来的八百里加急奏折,不禁猛拍御案:“砰??”
很快,王莽将身前的茶杯拿起,狠狠丢在地上,怒道:“岂有此理,雲中郡已被围近一个月,娄奔还不往援,他想做什么?”
停了下,王莽强压心中怒火,娄奔之事迟早要处理,只是眼下大战在即,王莽暂且忍耐,暂时不动娄奔,想到此,王莽抬头看向门外,朗声喝问:“董忠还没来吗?”
“回禀陛下,已经去请,应该快到了。”
王莽点头,此时心中怒火已去了三分,便拿起奏折,继续批阅,不久,门外响起侍曹尖锐的汇报声:“大司马董忠到。”
很快,董忠快步走入,双手抱拳,躬身施礼:“臣董忠,参见陛下。”
“董卿请起。”
这时,王莽从龙椅上起身,在御案前徘徊,半响,王莽问道:“军队集结如何了?”
董忠微微颔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