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38章 .那村那人 (2/5)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  是个善于把握机会的。

不过,至少要问一问价钱吧?

武梁道:“要一天内修好,要取暖通气良好,管午晚两餐饭,一百个大钱,怎么样?”

这个价钱是孙娘子说的,自然是靠谱的。一个烧饼三文钱,辛苦一天可以有三十多个烧饼呢,这报酬不错的。

“好的,好的。”燕南越连声答,往武梁身边过来,一副咱们说定了的样子。却在几步远的地方站住,抬头看了一下天色,然后道,“到晚上,修得好。”

说着却顿了一下,这才开始讨价还价,“有个帮手会修得更快更好些,不用加工钱,只多管一个人两餐饭就行,姑娘你说好不好?”说着示意那小男孩儿过来。

于是小男孩连忙跑过来,站在那里看着武梁眼巴巴的,认真道:“我吃得很少。”

燕南越忙补充:“十一手脚很利落,能帮很多的忙。”

武梁当然准了。

她本来以为,这不过刚刚九岁的小十一就是个饶头,蹭两顿饭吃,没有什么战斗力的。结果干起活儿来才发现,这位真的是手脚利落帮了不少的忙。

掏灰,提水,和泥,涂墙,什么都会,什么都抢着干,小工的活儿全包,搞得武梁都觉得他也值一百个大钱了。

燕南越身材很高,比程向腾也不遑多让。相比之下,小十一就成个瘦小萝卜头了。

闲聊中武梁才知道,两个人并不是她以为的兄弟俩。

燕南越是本地人,他的爷爷就是真的秀才,他一直得爷爷教导,四年前就考过了童生。只是后来爷爷病没了,家里又读不起书,便没有继续进学了。只得了空就看看爷爷留下来的书稿,聊表没有放弃求学之意,村里人都叫他小秀才。

武梁想,怪不得名字起得还文绉绉的,没叫个二狗啥的。

而十一本是个流浪乞儿,六岁那年,被同村的姜秀才捡回家来。

不是一个燕家村能出两个老秀才,而是这姜秀才本来就不是燕家村人。据说姜秀才年轻时候家中还算殷实,只是这姜秀才考啊考啊,直考到四十多岁仍然还是个秀才。那时候家里长辈也没了,姜秀才年纪也大了,一狠心一咬牙,干脆卖田卖地收拾家财,带着一家子进了京,在国子监捐了监生。

盼着靠着捐监得个实缺的,结果,什么也没落着。

京城里没有靠山,没有了傍身银子,吃住不起,读书不起,又没钱没脸回老家,便在这离京城半远不近的燕家村,找了个荒芜无人的院落住了下来。村里人尊重有学识的,便也没有赶他。一家子和村民一样,在旁边山坡子上开荒种点儿地,石头缝里扒食儿吃。

山石间没有大块儿的土地,但扒出来一块儿是一块儿,能种点儿收点儿就不错了。回头雨水一冲,泥石一流,就把平整好的田给冲垮了,然后再开再修梯田,年复一年。或者上山挖药材去卖,采野果去卖,反正总算是靠山吃山,不至于无地抓狂。

再然后,姜秀才的儿子媳妇儿一家子陆续病死了,只留下了这么个老头儿,如今穷困潦倒年近七十,捡了十一回来相依为命。

所以别看十一小小年纪,俨然是家里的顶梁柱,上山挖药,下河摸鱼,出工做活,什么都可以。

而燕南越家,却比小十一的情况好很多。他也是爹死了,地卖了,这位也是顶梁的。但他有一年纪不大的娘手巧,能偶尔接些针线活计略作贴补。还有一小几岁的妹妹,去了京城里一家绣庄做活,虽少但也有月奉银子,至少自己饿不着。而他正当年有力气,一家子过得比小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