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四十六章 再接调令 (2/3)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r/>  其都是紧紧围绕皇权,与圣心和朝中主流声音同流。

他们的争和斗,再怎么厉害,目前维护皇权的绝对宗旨,是完全相同的。

裴家那一派也好,中书令王公茂一派的也罢,都是坚决拥护泰和帝杀王削藩的人。

这封调令上能看出的好消息是,第一场裴家算是败了,不然中书令王公茂这一派的人,不会贸然插手其中。

坏消息是,这第二场无缝衔接,而且对方有意把他搅在其中。

具体用意何在,他尚不清楚,但绝对没憋好屁,却是真的。

“直接辞官不干了呗。”

待他回去,公冶梓苡见他神色不对,问明原委后,直接劝道。

宁郃苦笑摇头,当上官不容易,同样辞官也没那么简单。

他无病无灾,独身一人,还正值壮年,找理由辞官都费劲。

若是上面睁只眼闭只眼,一个小县尉,放了就放了,也算不得多大的事儿。

可现在人家调你听用,别管目的为何,你直接就要辞官,给你批了才怪。

不光不能批,还得使劲儿搓磨你呢。

“挂印直接蹽不行么?”公冶梓苡纳闷儿道。

宁郃翻个大白眼,“你想弄死我就直说。”

大溱不是不允许挂印,但你得有挂印跑路,还不被人收拾的底气。

不然就是渎职,皆从重论处。

打个百八十板子,还是下狱蹲个几年,怎么处置全看上面心思。

而且一应功名勋职,一撸到底,三代之内,不得有子嗣后裔科举、入仕。

且其属上官,若在其挂印后不能将人抓回,也得跟着受罚。

无论保举入仕,还是科举入仕、从军入仕,一路保举诸人,也是尽皆受累。

且文官不得再为人保举作荐,武官三功不记。

处罚还是相当严格的,可不是话本轶闻里,那般潇洒。

唯一显得例外的就是爵位。

这东西轻易不会授予,也轻易不会褫夺,因为他不仅代表一个个体,更是一个阶层,很多事都有任性的资本。

公冶梓苡他爹那种,一是因为其已经没落式微,二是其家族属宁王一脉,终究只是个例。

除了这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大溱百姓行走各地,需要籍贯所在,开具路引,方能畅行。

郡内往来各县,县衙开具就可以。若是往来各府各郡,那得郡衙开具才行。

不然就只能走不寻常的路子了。

当官的也是一样。

有事外派或他地赴任,拿着公文,也能充当路引的作用,离任卸任,也都得有相关文书,才能畅行无阻。

要不就准备好经常在野外住的打算,或是看点子,能不能总遇上什么都不看,就敢收人入住的客栈了。

再有就是行商。

行商路引的规制更多,而且都是以年计量,长期可用的。

往往衡量大溱行商实力的,就是其路引。

可在一郡之地自由往来的,可在一府、数府之地自由往来的,乃至可在全国自由往来的,自然不能同等视之。

而宁郃要准备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件,就是一份长期的行商路引,来供他们可以自由行往各地,不必整日风餐露宿。

是以就算为了以后少吃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