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将后提把的设计进行改良,仍采用一体式的设计,这样更牢固,但可以把后提把的高度降低并将长度拉到和机匣等长。”
墨梓安用炭笔在图纸上画出了一个示意图,“您看,后提把与机匣盖的空间只要足够手指穿过即可,再加上没有了集气式的独特布局,瞄准基线就会大大降低。
然后在前提把与铳身之间安装一个类似插销的滚柱,这样一来,不使用前提把的时候,它就会垂在铳身一侧,不会遮挡瞄准视线,使用的时候,再转动插销固定。”
姜虑得认同地点了点头,“可以采纳,这个想法不错,多加一个提把也不会增加多少重量。
差不多就最终定型吧,也不需要再对照什么了。”
之后的讨论一直持续到了门禁时间才结束,而且之后的几天也是如此。
姜虑得给墨梓安和赵胜男开了个字条,用来应付宪兵。
这些天的时间花得也很值得和必要,姜虑得敲定了很多细节,并且在墨梓安的帮助下重新绘制了图纸。
试制样品的工作姜虑得仍选在了在【联合八方】的精工车间,墨梓安这一次自然无法跟随,但好在现在的【联合八方】里是不缺工人的。
几天后,墨梓安接到了通知,带着参与测试的几个人重新回到了那处靶场,见到了改头换面的武器——
最终定型的武器采用了之前甲型的自动方式和闭锁方式、可拆卸的铳管、前后提把,以及稍加改动的两脚架。
供弹方式选择了弹鼓供弹,子弹也选定了使用1.55微寸标准步铳弹。
这一次的试射没有出现任何意外,结果也十分令人满意,但一次测试的成功是远远不够的,接下来还要进行更进一步的试验——
接下来的测试内容十分多样化,但也很可能对武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为此,联合八方的厂房再次临时生产了十几挺。
不过这一次,姜虑得没有选择精工车间,而是特意安排了普通车间和普通工人来生产。
首先是泥沙测试,先将武器分别放入沙子和泥浆中,然后再拎出来,简单地在地上磕了几下后拉上铳栓。
把武器固定在远处,用一根细线拉动扳机,武器成功击发,并且顺利地打光了一个弹匣。
之后则是进行雨水测试。
由于不可能等到真下大雨时再进行,所以这一步其实就是站在喷水管下,用兑了些许白醋的水喷洒。
同样是简单地敲打磕晃了机匣后就上膛扣扳机,也顺利地成功击发。
再之后是磕碰试验。
说白了第一步就是直接摔,就是那种拿起来再松手的自由落体,第二步就是放在地上再踹几脚。
墨梓安一脚不小心踹断了脚架的连接轴,不过机铳仍能正常击发,只不过墨梓安能够明确地感觉出,武器内的一些活动部件都出了些问题。
因为射击的频率变得不再均匀而且有了一种很明显的滞涩感。
姜虑得认为这种程度的损坏完全可以接受,毕竟在战场上没有谁真的会把自己的武器这么糟蹋——除非人员位置与爆炸点的距离很近,但这个时候,武器是否能用也不怎么重要了,因为人很可能先没了。
之后便是射击极限测试和一些零星的小实验,武器也微调了几次。
最终定型后的武器全长约220微寸(1100mm),满弹全重22斤(11kg)。
理论射速600发/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