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些人即便面对如此惨状,也依旧会不依不饶的要杀死王诩。
王诩身后,还跟着几个随从,说是随从,就是想看他是否真有本事能让鬼谷重生,若是一旦发现他没有这能力,便根本不用等到五天后,他们会直接对王诩下杀手。
王诩所以一句实话都不能说,他对于鬼谷一事根本一无所知,他又如何知道如何让鬼谷重生?现在的他根本就是一介凡人。
但无论如何,仅凭前世的智慧,他也是一代谋圣,他已经隐约猜到天地中隐密存在的谋划。所以,现在他只要静静的等。
为什么他出生在这样的世界?
为什么他鬼谷子出生而鬼谷绝?
这是巧合吗?
绝对不是,这背后一定有两股势力在暗中抗衡。王诩在母亲墓前跪立,他慢慢将这一系列事件抽丝剥茧,静静揣摩。
他回忆鬼谷子的摩篇,在心中回荡道:“摩者,揣之术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以其索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索应也,必有为之。故微而去之,是谓塞窌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
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意思是:揣摩试探,是揣情的一种方法;使对方的内心欲求得以显现,这是“揣情”的根本所在。使用揣摩试探的方法,需要掌握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是隐秘的。通过揣摩试探对方的欲求,探测对方的内心真实,其内情就会有所显现。对方的内情一旦有所表现,就可以有所作为。达到了预期目标,就要有意保持微妙的距离,并且堵塞漏洞,消除痕迹,隐藏形状,掩饰真情,使人无法识破自己的行动。这样既实现了目的,又不留下祸患。用这种方法揣摩试探对方的内心,对方的内情必然有所反映。根据对方的内情而采取行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古代善于揣摩对方内心的人,就像拿着鱼钩临近深渊,装好诱饵投入水中,必然可以钓到鱼。所以说这样的人主持政务日渐成功却不被察觉,率兵打仗日渐胜利,对手却蒙在鼓里不知畏惧。圣人便是这样隐秘谋划事情,所以被称为“神”;行动成功则会昭然显著,所以被称为“明”。所谓“做事日渐成功”的秘诀,在于暗中积累德行,老百姓安居乐业,却不知道得到利益的原因,因而在于暗中积累善行,天下的人称之为“神明”。率兵打仗连连取胜,却不与敌人争斗,也不消耗物资财富,人民不知敌人为何归服,为何畏惧,因而天下的人称之为“神明”。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直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故圣人所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唯圣人然后能任。
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于势譬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