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我的感悟《情报力》前四十章汇编 (5/8)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规律可寻,触发的因素也是千奇百怪。但对涉及过语言去真距的舒出来说,出神却并非完全不能把握,一旦揪住出神的楔机,潜进一分心神去领略,往往会有所收获,这种收获也许是一点文学上的灵感,也许是一粒智慧上的火花,也许是心灵上的一滴甘露,也可能是一段情感上的恶梦。他们是不能以实物来度量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出神能触发灵感,也可能伤及灵魂。出神把握得好,能向智者靠近,出神失控也许会失常。

49..“…为什么鲁迅那句‘于无声处听惊雷’,没有成为鲁迅文学院的座佑铭呢?谁说这句话就不能适用于文学本身?一切外在的呱噪都会搅乱文字的真面目。其实文字本身都是无声的,哪怕有亿万个不同的文字符号,多得能盖过漫天飞雪,能找得出一个本身就发得出声音的文字吗?

甲、“青蛙跳古井说不懂,不是文字的声音;风吹竹林哗啦啦也不是文字的声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不是文字在发音。昔日我们双子社的所有成员,全都被文学的辉煌灿烂,被文学那种直透深心的魅力所感染,被文学外在的光鲜所迷惑,没有谁会留意到构建文学天堂的每一个字词都是无声无息的。说起来,作者要是真能无声无息地甘于沉默,剥离喧嚣的纷扰,放下人为的架子,爬下姿态与文字交汇,就能拉近与文字的距离,就有可能回归到文字的本身。与文字同在,才有可能洞悉文字世界本来的学问,从而成就文学的修养。

乙、“也许文学世界的法则中就有这么一条:只有文字的同类,才能踏进文学的真正殿堂。我在文学上所成有限,难道只怪俗艳的纷纷扰扰,不是因为自己沉静得不够?应当这样说,每个文人通向殿堂的路都是用自己所掌握的文字一格一格铺就的,即使找到了捷径,离开了自己用所掌握的文字来铺垫也不可能登临…”

50..我时常在想溫庭筠那句‘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我要把其中的谁解乘舟改动一个字,变为‘谁解沉舟’,在我的字典中,句中的范蠡,不再是那个跳出俗世,忘却机诈逍遥于山水的高人,而是我要追寻的文学殿堂,是不断移动着本身也在不停成长的文学殿堂,因为他的成长,铺向他的路就更是多变,铺得慢了,就永远别想追上他的脚步,这也是他的一种魅力啊。你的一句问话,使我忽然想通了,只有连舟楫也沉埋,改用自己创作的文字来铺设,汹涌的波涛上铺路,围追堵截中开路,峭壁千峋上筑路,持之以恒,目标总会接近的。如果我只做个看客,看遍文学宇宙那些花团锦簇的万千世界,再做个说客,把文学的各个世界都说得天花乱堕,那又怎样,我依旧只是文学殿堂的门外汉。”

51..“对,用自己的文字,一格一格铺设自己的道路,其余都是烟云,我们铺地三尺就能前进一步,铺路三丈就能前行十步。你其实可以用谁解沉舟做新的笔名。在你的话语中,同样的字句,总有与人不同的其它含义。一个解字,既是解开也是理解还是解救更是解压等等。一句谁解沉舟,是责问谁人把我的小船解开使其埋沉,让我无舟可渡;也是在考问谁能理解谁解沉舟这个人,又或者谁能理解沉没之舟,还是有谁可解救出已经沉埋的小船?沉舟也不一定就是沉没的小船,也可能仅仅是指过于沉重的小船,谁能解压?但谁能想到你是自己解脱缆绳弄沉小船,不愿再乘舟来因利乘便呢。而且你这四个字,重点还在于启后,启示出后面的寻范蠡。更有谁能得知,你的寻范蠡,不是找那远逝的古人,而是虚指那文学的殿堂。廖廖四个字,瞬间就被你赋予太多意义,解说半天也说不透你心中所想的十分之一。

甲、“厨子你知道吗,在我们这些传统思想哺育的女人而言,坚守贞洁其实还算容易的,但若要下定一个决心背离世俗种种,放开怀抱去追求真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