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86章 战场的好运(二) (2/3)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系。并没有兼并朝鲜的打算。

然而前去‘平叛’的平叛军司令将朝鲜国内情况告知朝廷后,还是引发了一次讨论。

朝鲜国内局面已经不是危殆,而是彻底糜烂。如此局面也让经历过30年之乱的大周群臣深有感触。

大周之前国内糜烂,是因为170年的科举制度养出了大量士绅阶层。这批人乃是纯粹的食利阶层,不事生产,不懂经营。就是趴在佃户身上吸血。又因为士绅的一定特权,维持着他们的地位。

而战败的苦果让大周上下都明白了,非得彻底工业化不可。不管工业化进程多么艰辛与苦涩,不管士绅阶层对于工业化有多少怨言。这工业化都要坚定不移的推行下去。

食利阶层是士绅,反对工业化的也是士绅。1870新政所指出的‘国家公敌’当然就由士绅制度给背了锅。

大周圣上李长远在国会发表过一个极为著名的演讲,‘大周任何政策都决不能把百姓往死里逼……’

所以看到朝鲜的真实局面,大周朝廷对朝鲜李朝彻底绝望了。

李朝的基石并非百姓,而是‘两班’。所谓两班,亦称士大夫,是古代高丽和朝鲜的贵族阶级。上朝时,君王坐北向南,以君王为中心,文官排列在东边,武官排列在西边,即“文武两班”。朝鲜的两班专指上朝会的官员延伸到两班官员的家族及家门。

士大夫,自然是士绅。大周文武们所看到的就是一个任由士绅当权,完全不改变国家制度,更不搞工业的国家。

尤其是看了东学党领袖给大周圣上的奏折中所写,彼之生存,全仗百姓,何故置吾民于死地?故百姓日夜盼国亡,有言必称亡国,曰:‘此朝必亡,非亡不可,何不早亡?’

当即就有以前佃户出身的官员请求大周圣上立刻宣朝鲜国王入朝觐见,当面斥责。若是朝鲜国王有悔改的能力,派大周官员前往朝鲜监督执行。若是无力悔改,就另立新王。

然而立刻有人提出了更激进的政策,就是令朝鲜国王内附。

发表这般激进观点的大臣认为,大周内乱中,朝中不乏良臣。而朝廷只是遭遇困难,并没有到政令不出燕京的局面。

而朝鲜国局面完全不同。内无法家拂士,外无敌国外患者。而大周又只能斥责,不能直接管理朝鲜。1870新政在大周推行中尚且遇到无数阻力,单以大周与朝鲜的传统关系。绝无风行草偃的可能。

与其让大周圣上的圣旨毫无用处,还不如直接将朝鲜变为郡县。那样方可一劳永逸的解救朝鲜百姓。

之后的讨论就变了方向。大周武将们本就不干政,更对于藩属国没啥兴趣。只能在旁边听着。

文官们却讨论起如果这么做的话,之后怎么办?

大周的藩属国与大周比,都是穷的要死。如果兼并了朝鲜,其他藩属国怎么办?

朝鲜还算好,两边除了语言不一样,文字都一样。可有很多藩国,譬如尼泊尔,那就是完全不同。如果尼泊尔等国要是求内附,要不要接纳。而且尼泊尔如果没有想内附,而是被大周兼并了朝鲜的行动给吓到了,那又该如何?

总之,文官们考虑的事情与朝鲜百姓的死活毫无关系。虽然不少武将因为出身前佃户家庭,知道被士绅欺压剥削到底有多苦,对朝鲜百姓的生活很同情。可武将们也不方便表态。

最后这件事就暂时没了下文。

此时听圣上感叹如果当时就该兼并朝鲜,出身富裕家庭的武将们很认同,纷纷表示‘日本或许敢进攻朝鲜国,却不敢进攻朝鲜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