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如果一定要这样安排也可以,不过,我就不去继位了。”
杨廷和顿时傻眼了。他这才发现这个毛孩子竟然如此厉害。
63岁的杨廷和在无奈之下只得和15岁的朱厚熜互相妥协。
看到事情总算是解决了,巩囡囡松了一口气。
杨廷和也松了一口气。他不知道更要命的麻烦还在后头。
朱厚熜登基之后表示既然自己已经是皇帝了,那么自己去世的父亲不应该再是藩王的身份,应该追认为皇帝。
在朝廷文官的眼中,这可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恪守孔孟之道的读书人最重视的就是君臣礼仪。
杨廷和挺身而出,和朱厚熜发生了第二轮冲突。
在朱厚熜的步步紧逼之下,杨廷和使出了主动提出辞职的最后一招:我是三朝老臣,朝中大多数是我的人。你要是坚持自己的主张,我就来个釜底抽薪,看你怎么办!
朱厚熜听到杨廷和辞职以后波澜不惊,平淡地表示道:“既然你要走,那就走吧。巩女官,你给他多发些路费,感谢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权谋老道的杨廷和顿时惊呆了。几十年来,他什么大风大浪都没有经历过?现在竟然在朱厚熜这条小阴沟里翻了船。
杨廷和决定跟皇帝最后摊牌。他带领朝廷的大臣们空前团结。反对的奏章压得皇帝喘不过气来。
正在这个时候,巩囡囡看到了一个名叫张璁(cong)的人写的一篇文章。张璁为皇帝追封自己的父母找了许多依据,而且引经据典地批驳了大臣们的观点。
朱厚熜看了巩囡囡推荐的文章以后深受鼓舞,立即给他加官进爵,使张璁成为议礼派的首领。
朝廷里出现了议礼派和护礼派两大对立的派别。斗争日趋激烈。由于皇帝的支持,议礼派的队伍不断扩大。
护礼派的大臣决定集体向皇帝进谏。“血溅左顺门”的事件终于爆发了。
8月的一个早晨,亮底牌的时候到了。
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像往常一样入宫。他站在左顺门前,突然振臂高呼:“国家养士150年。仗节死义就在今日!”
229名大臣跟随杨慎在左顺门前放声大哭起来。这些文官们如此苦心只是为了告诉年轻的皇帝——你要听我们的话!
一时间,皇宫门口哭声震天,一片混乱。
朱厚熜自然十分恼火,立即派人将为首的几位大臣抓起来,关进了监狱。
请愿的大臣们情绪更加激愤。左顺门前出现了骚动。
朱厚熜认识到,与这些读书人讲道理是讲不过的。他让巩囡囡传话:“凡是参与闹事的官员,四品以上的降一级俸禄,四品以下的全部棒打。棒打是处置这些庸臣最合适的方法。”
锦衣卫很快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举起手中的木棒就打请愿的大臣。这些文人的身体本来就不结实,根本经不起打。一会儿死了17个人。
左顺门前血迹斑斑。
锦衣卫逮捕了134人,扣押等待判罪的86人。
带头闹事的杨慎被发配到边疆云南参军,永世不予返京。他在彩云之南吟诵着自己的传世名作:“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此后的40余年中,没有人再敢触动皇帝的权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