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
曹操眯缝着细眼,望着洛阳方向陷入沉思。
一个多月前,他像贼一般潜行出城,只为了那个粉雕玉琢的俊美少年的一句话:“汉室江山,全托付在曹卿之手中。”
一个多月后,他完成了陛下的任务,而陛下也完成了他的大计,一个十岁少年的王图大计。
一切恍然如梦,却又是那么真实。
陛下,曹某不负所托,您可安好?
后面六人在身后一路讨论着这场战事,可惜毕竟没什么太多他们出彩的地方。这次讨伐战的风头都被刘备三兄弟出尽了,似乎这场讨伐战就是专门为他们三兄弟出名而战的。六人当然不怎么服气,尤其是夏侯惇。战华雄时他在押运粮草没赶上,战吕布时又被曹操拉住。
慢慢的几人讨论的话题开始转移到洛阳的怡云阁,洛阳的那些皮肤白嫩的姑娘身上。然后又从洛阳的姑娘谈到洛阳之战。
曹操回头对六人道:“陛下果然神武,居然以一万仓促之军,败退董卓十五万虎狼之师,曹某实在佩服得紧。”
夏侯惇不以为然道:“十岁幼主能如何神武,恐怕还是朝王允、朱儁等人在旁相助。而且若无我等同盟军先败董贼军威,又断其后路,董贼怎么会如此仓促退军。”
曹操微微笑道:“非也非也。我出京发矫诏起义军,令董贼倾巢出动;陛下掌控京师拒董贼于洛阳城外,这些都是在陛下计划之中,非他人之计。”
夏侯惇脸上露出惊疑不信的表情。因为他的儿子夏侯充,也刚好年方十岁,每天只带着一帮儿童逃学打架,差距实在太远。
曹洪不服道:“我听闻陛下之所以能退董贼,皆因挟董母而逼董贼,诚非光明磊落之举也。”
曹操哈哈笑道:“以一万挡十五万,自损五百而伤敌万余,岂是挟持董母所能为?挟董母而逼董贼,足以证明我主为成大事,不拘小节,必将成为一代雄主也。”
李典也笑道:“不料明公对陛下如此推崇备至。我闻昔日明公年幼之时,汝南名士许劭谓明公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明公欲为能臣耶?明公欲为奸雄耶?”
这种话要在以往肯定是要杀头的。但是自董卓乱政之后,皇权在世人的心目中并不像以前那样神圣。六人与曹操情同兄弟,倒也不避嫌。
曹操一怔,随即哈哈大笑:“乱世乎?治世乎?全在主上。主英明则为治世,主昏庸则为乱世。曹某是能臣还是奸雄,全在陛下一念之间耳。若陛下能一直英明如此,何愁天下不兴?”
大军行至洛阳东门三十几里之处,各路诸侯会集。这是大家约好的汇集之地,汇集之后再以袁绍、曹操为首,挥师进京面圣。
正商议间,迎面数十骑飞来,大呼圣旨到。
各路诸侯齐齐上前接旨。
为首一人,身穿红色官服,年纪二十五岁左右。捧着一卷圣旨打开大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袁绍、曹操等十八路诸侯,兴义兵而匡扶汉室,败董贼而救朝廷,立下不世之功,理当封赏。然京城狭小,而诸侯兵马众多,故令各路兵马驻军于洛阳三十里之外,不可上前。各路诸侯及部将可带百人护卫进京,即刻面圣领赏。钦此!”
曹操暗道,此主果然心思缜密。
诸侯中立刻有一人长身怒起:“岂有此理,当日逆贼董卓进京,八万军马全部驻扎在洛阳城周,为何我等忠心护主,兵马反而要驻扎在三十里之外?难道我等尚不如董卓乎?”
曹操一看,正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