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三章:蛰伏蜀中 (1/7)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蜀州的盛夏,像一块浸透了油脂的滚烫丝绸,重重地蒙在天地之间。蝉鸣无休无止,尖利得如同某种绝望的报警声,撕扯着凝滞、粘稠的空气。阳光暴烈,烤得路面蒸腾起扭曲的热浪,路旁的行道树蔫蔫地低垂着叶片,深绿的底色上蒙着一层疲倦的灰黄。

城市边缘,新近开发的大学城区,是这股热浪席卷下为数不多还能维系几分生机的地方。新修的现代化教学楼和实验楼群,玻璃幕墙反射着炫目的光斑,刺得人眼睛发花,轮廓硬朗地扎在更远处蜀地特有的、起伏柔和的山峦背景之前。穿行其间的学生三五成群,短袖、短裤、长裙,有人打着哈欠,有人小声谈笑,也有人行色匆匆抱着书本奔向教室,脸上带着青春特有的懵懂与一点点对未来模糊的憧憬。一种近乎慵懒的日常气息弥漫着。

裴凡生独自走在连接主楼与生物研究院的小径上,步履不快不慢,像一尾沉静地滑过水底的鱼。他身上那件崭新的卡其色亚麻衬衫略显宽大,领口解开了两粒纽扣,额角的伤口被头发小心地遮掩了大半,却依旧能看出一点刚刚愈合的苍白。鼻梁上架着一副款式普通的无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周遭:新植的草坪喷灌装置正转动着洒出细密的水雾,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倏地掠过,留下一串啁啾。绿意、水汽、年轻的面孔……这是地渊基地无法想象的“地面之上”。然而,在他视网膜深处,那厚重的合金闸门带着临终叹息闭合的闷响,屏幕上冰冷的“失联名单”和总计数字,以及最深沉的黑暗中那颗缓慢搏动的暗红色巨大肉核,如同永不消褪的底片影像,顽固地烙印在背景之中。

汗水沿着额角滑落,微微沾湿鬓角。他走到生物研究院深灰色主楼的入口大厅,冷气扑面而来,夹杂着消毒水的淡淡气味。前台的工作人员抬眼看了一下他出示的临时证件,“裴凡生”三个字打印在“地质微生物学特聘教授”的头衔下方。

“哦,裴教授是吧?材料都备好了。”年轻的女助理起身,笑容恰到好处,“您的办公室在三楼东侧B307,采光好,相对安静。钥匙给您,另外这是咱们学校内部通讯录、网盘入口和出入门禁卡。”她一边整理文件,一边指着旁边的设备,“那边是进出实验室的分体式身份识别门禁,需要刷脸和员工卡双重认证。”

裴凡生接过那一小沓物品,手指触碰到冰凉的钥匙和微温的磁卡。特聘教授。他内心咀嚼着这个空洞的称呼。一份伪装,一副面具。为了掩盖那深入地下两公里、被“铁幕”封存的地狱,为了追索那个被精准空投入地核作为“饲料”的恐怖造物的来源。

“麻烦您了。”

“应该的,裴教授这边请。”女助理引着他走向电梯厅,“我们院几个方向都还挺有特色,尤其周老师他们的极端环境微生物在高原冷泉那边最近有了新突破…您是做地质微生物交叉的?咱们在七楼有一台升级版的多光源荧光活细胞成像系统……”她的语气带着职业的自豪和对新同事的友善试探。

电梯平稳上升。裴凡生报以简短礼貌的应答和微笑,目光看似专注地看着门上方跳动的数字。“地质微生物学”是他那层“正常”履历上的标签,足以解释他为何会出现在蜀地,为何会接触那些深达千米的岩芯——从学术逻辑上无可指摘。

“叮。”三楼到了。门开,楼道略显空旷。助理把他带到走廊尽头一扇标着“B307”的橡木门前。“就是这里了,隔壁周教授去外地访学了,估计还有半个月才回来。”

裴凡生拧动钥匙,门内是一间十几平米的办公室。大落地窗外是郁郁葱葱的树冠,将午后最烈的阳光滤成了摇晃的、温和的光斑。窗边摆着几盆绿萝,深绿色的叶脉蔓延舒展,透着顽强的生趣。干净的书桌、转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