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二十一回 撞牛儿(龙头饮水) (2/6)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积,而且蛇对选穴是十分考究的,要求阴气重,湿气重,通风,离水,综合上这些影响因素,换位思考下,就能感受到大蛇每一次搬家的艰难。

不管怎么说,張半瞎告诉我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小心驶的万年船。

万时山在仁化的北面,那时候不像现在修路有直达车,所以过了长江镇往北行驶至山段,便看不见公路。遥看山顶,有淡淡白云,山脚下是三三两两分布的小村落,全部是依山傍水而建的屋舍,鳞次栉比,给人一种心怀广阔的舒达之情。我们沿着土路下坡走进村子,好多小孩跟着我们后面跑着叫着,好像很稀奇的样子,谁能想到若干年后这里成了旅游胜地。

村后头,一条上山的羊肠小道,被两边的山头夹在中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我远远地看到山上还有条蜿蜒的小道,像裤袋一样系在半山腰处。没想到上去后,竟要走这条丝带小路。李三元左叮嘱右叮嘱:走在上面一定要放轻松,越紧张越容易掉下去。

我问:“没有其他路了吗?”

李三元说:“山山相通,路路相通,但这是最近的路,如果从其他地方绕,估计到晚上都不能到。”

山中景色美,我的心却慌慌,贴着山头尽量往高处看,一步一步移动,我总觉得下面有股吸力在勾引我,引得我想低头看。我们是面朝南,往东走,李三元在我左边,他胆子是锻炼出来了,双脚做圆锥摆运动,离我有一大截。柏语紧跟在我后面。我终于忍不住俯视下面,看到我的鞋头正好和小道的边缘对齐,不禁头晕目眩,要栽下去了,幸好被柏语一手拽住。

我说不行不行,我得歇歇,撇头看到柏语也是满头大汗。

張半瞎在最后面,说我们俩:“越慢越怕越怕越容易掉下去!”

我没有一点安全感,终于挪步继续受难了十几分钟才从丝带小道上离开,回首一下,刚才那简直是煎熬啊!

我们来到的这个山峰,南北两面都是断背山,唯一和小道衔接的西面正是上山山路的路端头,大块头的岩石被水从山头上冲下来堆积成一处处乱石岗。这个季节正逢百花万木春生,随处可见挡路柴,杂草,荆棘。古人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其实上山哪能容易呢,举头三百丈才是神明。我们目前所在的是万时山的次主峰,海拔有八百米左右,坡度达到了60度,因此低头爬山的难度不亚于当年红军过雪地。

等喘气快到山顶时,我扶着树,心中莫名的期待,突然体会到**时期被红卫兵扣帽子关押在牛棚的老一代人对回家的盼望心情。一鼓作气蹿到山顶,首先鸟瞰到的是正前方一片纵横交错的沟壑,上面架着一座座拱石,初步目测沟壑大概都有三米以上的深度。

我们都很好奇,李三元解释说这里以前是一座西周时期的大墓,八十年代,国家考古队来发掘走了。我耻笑一番,心不在焉地说:“他们呀,也只能考考古了!”

我注意到每一条沟里,都有一条白色的长形石头。走近了看,是石龙,每条石龙头尾相连,身上好多下已经开裂脱落,明显没有修缮保护。我指着龙身对他们说:“你们看,国家考古队那套只能糊弄智商儿童,见金见银见玉才摸才抢,这么多珍贵物质遗产,就不要了?”

李三元说:“不不,国家当时准备把这些石龙运走,有上年纪的老人就说石龙是压风水的,如果搬走,会对方圆几公里的村子有影响。”

沟底下阴暗潮湿,龙身上也大片大片地出汗(水渍),难怪损坏会如此严重,另外我大概能理解石龙镇压风水的作用,但是当时的政府,他们会同意?对于这类在他们眼中是不入流且荒诞的说法,他们会认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