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因名粉水,故世谓之为江州堕林粉。粉水亦谓之为粒水矣。
江之北岸,有涂山,南有夏禹庙、涂君祠,庙铭存焉。常璩、瘐仲雍并言禹娶于此。余案群书,咸言禹娶在寿春当涂,不于此也。
又东至枳县西,延江水从牂柯郡北流西屈注之。
江水东迳阳关巴子梁,江之两岸,犹有梁处,巴之三关,斯为一也。延熙中,蜀车骑将军邓芝为江州都督,治此。江水又东右迳黄葛峡,山高崄,全无人居。
江水又左迳明月峡,东至梨乡,历鸡鸣峡。
江之南岸有枳县治。《华阳记》曰:枳县在巴郡江州东四百里,治涪陵水会。
庾仲雍所谓有别江出武陵者也。水及延江之枝津,分水北注,迳涪陵入江,故亦云涪陵水也。其水南导武陵郡,昔司马错溯舟此水,取楚黔中地。延熙中,邓芝伐徐巨射玄猨于是县。猨自拔矢,卷木叶塞射创。芝叹曰:伤物之生,吾其死矣。
江水又东迳涪陵故郡北,后乃并巴郡,遂罢省。江水又东迳文阳滩,滩险难上。
江水又东迳汉平县二百馀里,左自涪陵东出百馀里,而届于黄石,东为铜柱滩。又迳东望峡东历平都,峡对丰民洲,旧巴子别都也。《华阳记》曰:巴子虽都江州,又治平都,即此处也。有平都县,为巴郡之隶邑矣。县有天师治,兼建佛寺。甚清灵。县有市肆,四日一会。
江水又迳虎{髟页}滩,滩水广大,夏断行旅。江水又东迳临江县南,王莽之监江县也。《华阳记》曰:县要枳东四百里,东接朐忍,县有盐官。自县北入盐井溪,有盐井营户。溪水沿注江。江水又东得黄华水口,江浦也,左迳石城南,庾仲雍曰:临江至石城黄华口一百里。又东至平洲,洲上多居民。
又东迳壤涂而历和滩。又东迳界坛,是地巴东之西界,益州之东境,故得是名也。
又东过鱼复县南,夷水出焉。
江水又东,右得将龟溪口。《华阳记》曰:朐忍县出灵龟,咸熙元年,献龟于相府,言出自此溪民。
江水又东,会南、北集渠,南水出涪陵县界,谓之于阳溪。北流迳巴东郡之南浦侨县西。溪硖侧,盐井三口,相去各数十步,以木为桶,径五尺,修煮不绝。
溪水北流注于江,谓之南集渠口,亦曰于阳溪口。北水出新浦县北高梁山分溪,南流迳其县西,又南一百里,入朐忍县,南入于江,谓之北集渠口,别名班口,又曰分水口,朐忍尉治此。
江水又东,右迳氾溪口,盖江氾决入也。
江水又东,迳石龙而至于博阳二村之间,有盘石,广四百丈,长六里而复,殆于阻塞江川,夏没冬出,基亘通渚。
又东迳羊肠虎臂滩。杨亮为益舟州,至此舟覆,惩其波澜,蜀人至今犹名之为使君滩。
江水又东,彭水注之。水出巴渠郡獠中,东南流迳汉丰县东,清水注之。水导源出西北巴渠县东北巴岭南獠中,即巴渠水也。西南流至其县,又西入峡,檀井溪水出焉。又西出峡,至汉丰县东而西注彭溪,谓之清水口。彭溪水又南,迳朐忍县西六十里,南流注于江,谓之彭溪口。江水又东左迳朐忍县故城南。常璩曰:县在巴东郡西二百九十里,县治故城,跨其山阪,南临大江。
江之南岸有方山,山形方峭,枕侧江汶。
江水又东迳瞿巫滩,即下瞿滩也,又谓之博望滩。左则汤溪水注之,水源出县北六百馀里上庸界,南流历县,翼带盐井一百所,巴川资以自给。粒大者,方寸,中央隆起,形如张伞,故因名之曰伞子盐。有不成者,形亦必方,异于常盐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