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有利,请剖出舍利让世人瞻扬。太宗欣然同意。于是有了唐朝第一次开启法门寺塔基,供奉佛骨。但这一次太宗并没有把舍利迎奉到长安。只是供养在寺中。
真正的开始把舍利从法门寺接到长安的是唐高宗时期。显庆四年(659年)高宗命僧人智琮,慧辩与王长信到法门寺迎接佛骨到长安供奉。高宗送绢三千匹造阿育王像进行供奉,三月又敕令舍利迎往东都洛阳,这次武则天舍所寝衣饰一千余匹,另为舍利造金棺银椁。此次迎奉佛骨历时四年,于龙朔二年将舍利送还法门寺。
武则天为中国第一位,也是惟一的一位女皇当政,为了统治的合法性,她利用佛教主张的众生平等,男女皆可成佛的佛性,在天授二年颁发了《释教在道教之上制》,改变了唐朝之前道教在释教之前的格局。长安四年(公元704年),武则天命凤阁侍郎崔文书和法藏、纲律师等到法门寺奉迎佛骨舍利,当年,武则天驾崩。
到中宗二年,为寺塔题名“大圣真身宝塔”。二月二十五日,派法藏等造白石灵帐铺,与舍利同归法门寺。中宗、韦后等还以发代身,供奉舍利。这次迎奉经历武周、中宗两朝,前后跨越五年,是唐代历次迎奉佛骨时间最长的一次。
安史之乱后,国家多乱,肃宗为求精神支柱,乞求神佛庇佑。上元二年肃宗卧床不起,想起法门寺三十年一启,敕令僧人法澄,中使宗合礼,府尹崔光远往法门寺开启塔下地宫,肃宗亲自礼拜,供奉60余天送回法门寺。
唐德宗时期藩镇兵变,仓惶出逃奉天。而后虽然叛乱平息,但德宗害怕宿将权重,开始重用宦官,没想到乱上加乱。面对这种局面,德宗实在没法可施,复求于佛法。贞元六年春,德宗下诏请出岐州无忧王寺(即法门寺)佛指骨迎入长安供养,之后送到长安各大寺院供养。长安城内外举家出动,所施财物数以万计,历时一月左右,德宗遣中使送佛骨回法门寺。
唐宪宗算是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历史称为中兴的“元和之治”。他临朝以来操劳过度,渐感身体不适,于是在崇佛与祈求福寿的心理因素下。宪宗在元和十四年下令中使杜英奇率宫人30余人持香花赴法门寺迎接佛骨。此次佛骨自光顺门进入皇宫之内供奉三日,还送到京城内各大寺院。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争相供奉佛祖真身。但中途因发生“韩愈谏佛事件”,于是迎奉草草结束。当月24日奉还佛骨于歧阳旧塔。
唐朝最后一次的迎佛当然是唐懿宗。他的迎奉声势浩大,供品最多,耗资空前。直至到僖宗年间才送归佛骨。平时他就信奉佛教入迷,他命令长安东西两个街四个寺设置戒坛,剃度21天。更是在咸泰殿设主戒坛,称为“皇宫内寺”,让宫女剃度,让他们在里面修道。又在宫中设置讲台,亲自唱着佛歌,亲自写着佛经。多次前往各寺,赏赐布施,毫无限度。吏部侍郎萧仿上旨劝阻说道教慈爱节俭,儒教教育人仁爱正义,只有佛教让人放弃王位,出家成仙,割舍掉最难舍的爱,这不是帝王应该追求。帝王应该任用贤人,了解人间疾苦,爱戴子民。希望皇上撤销掉佛筵,亲力亲为的处理国家政事。李漼对这位吏部尚书的苦口婆心劝说,倒也不反感,总之是你说的不错,要给你嘉奖。但是我不听你的,我该怎样还是怎样,想做的事我就不改。实际上萧仿也好,其他的大臣也好,并不了解他们的皇帝,所谓佛家出世的思想可不是他要接受追求的。他之所以欣然迎接佛骨是希望佛家的成仙神通真正能实现,那就不是出世而是入世的思想了。可再一次毫无例外,在迎接佛骨后的第三个月懿宗就身体不好,直至晏驾。真的是:佛骨才入于应门,龙已泣于苍野”
韩愈有一篇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其中有一段话讲佛骨自东汉明帝有佛以来,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