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一、被砸晕了 (2/3)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人都是识文断字的人。让陆金瑶觉得有些奇怪的是,陆炳文的武艺还相当不错,可谓是文武双全。只是陆炳文的心思不在求取功名上,反倒是对种地这件事情专心致志。

连素素的学问比自家夫君还要高着许多,尤为擅长吟诗作对,平常都是由她来教育家中的孩子。另外,连素素还有一手好的女红,绣出的图样全都活灵活现,怎么看,都不像是普通的村妇。

夫妻俩生了四个孩子,二男二女,陆金瑶是老二,今年六岁。陆金瑶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名唤陆博明,今年八岁,从小就是十里八村远近闻名的神童。

陆博明三岁的时候,《三字经》已经倒背如流。五岁的时候,曲阜洙泗书院很有名望的夫子丹青生听说了陆博明的神童之名,亲自到大杨树村对他进行考察。当时陆博明已经学了《论语》和《孟子》,丹青生考察他的背诵和句读,全都回答的完美无缺。又问他“此句何解”,陆博明不仅能把句意说的一字不差,而且还加入了自己的见解,让丹青生对他更是赞不绝口。

但是这还不能算是考察结束,还得考察一下学习能力。

于是丹青生拿出《大学》来,点了句读,刚刚说了一句“大学之道……”,陆博明立刻接道“在明明德”。

丹青生道:“我说的是‘大学之道’。”陆博明道:“是,难道下句不是‘在明明德’吗?”

于是丹青生道:“再说。”陆博明便道:“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丹青生甚是诧异,叫他往下念,依然丝毫不错。以为陆博明是学过《大学》的,但是陆家人都作证并没有教过。再继续往下问,句句都答得上来。丹青生也看出陆家上下都是十分诚实善良的淳朴之人,更难得的是知书达理,也就相信《大学》是并没有学过的。

再拿出一本书来,同样是教了上句就会下句,可把个丹夫子乐得喜不自胜,当下决定自己出资资助陆博明读书。

因为陆家的环境实在是不好,经过商议之后,决定让陆博明随着丹夫子去往曲阜读书。到现在已经过去三年,陆博明去年就考上了童生,现在正在准备院试。

因为从书院回大杨树村路途遥远,一路上花费许多,起码要花去一两银子。为了给家里节省,陆博明这三年里只回来过一次,其余时间都在书院里努力用功。闲暇之余就帮着人抄书赚钱,然后把赚的钱都寄回家里。

云氏的二儿子名为陆寒枫,同样也是少小离家,八岁的时候去了四川峨眉山学艺。在前任陆金瑶留下的记忆里,这个叔叔是回来过两次的,可惜记忆比较模糊。

陆金瑶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叫做陆银玲,今年四岁,很是懂事可爱,也很黏陆金瑶。

再往下,还有一个刚断奶没几天的幺弟,名唤陆立群。

虽然穷了点儿,但是一家人倒也是知足常乐,过的和和美美的。

但是这个世道,没钱是寸步难行。

前段时间连氏顽疾复发,花去许多银钱。看陆家房屋漏雨都没钱买材料修补,可想而知是拿不出那许多银钱去看病抓药的,因此医药费全都是跟村里的邻居挨家挨户借的。

现在陆家全部财产只有五个铜板,别说是肉和蔬菜了,白面大米也一样是买不起,只能勉强混二斤棒子面(玉米面)糊口。

棒子面可以插粘煮(熬粥),可以蒸窝头,但是也不能老吃这个啊,总得吃点菜啊。买不起可以去山上挖野菜,大杨树村就在清风山下,倒是很便利的。

陆金瑶今天上山就是来挖野菜的。她前世出身中医世家,虽然大学读的是经管类专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