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得到一大笔遗产,当她离开时,有位夫人问她多大年龄,回答是“三十三岁”,老夫人说:“还不成问题,可是总有点……”意思还是在婚姻,总之,走出圣玛丽米德多少被视作走向真正的生活。年轻人,比如马普尔小姐的侄儿雷蒙德•韦斯特的说法是:“我认为圣玛丽米德,是死水一潭。”马普尔小姐温和地辩解道:“无论如何,各处的生命都是大体相同的,你知道,出生、长大,与其他人接触、竞争,然后是结婚生子……”当她来到“黑麦奇案”的现场,与那里的人谈起圣玛丽米德,这样说道:“那个村子相当漂亮。住在里面的有好人,也有非常讨厌的人。那个地方同别的村子一样,也发生稀奇古怪的事情。”这个村子使我想起马克•吐温的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里面的赫德莱堡。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居民,多是来自英格兰或苏格兰的清教徒,有一些村庄,活脱是从英国腹地的村镇翻版下来。这个赫德莱堡也有着虔诚的宗教生活,和圣玛丽米德一样,有一名牧师柏杰士先生;金融组织的网络布及这里,就有了银行家;有一份地方性报纸,记载着本地新闻;也有自己的上层社会集团,所谓“十九位主要的公民”。圣玛丽米德也一样,虽然没有明确的提法,事实上,牧师、爵士、医生、退休军官,形成了村子里最有发言权的阶层,左右着村子里的日常事务。所以,它们也有着自己的政治。它们同样都是宁静,淳朴,知足,守规矩的。然而,有一日,赫德莱堡遇上一个居心不良的人,他用一大袋金币诱惑了村民们,使赫德莱堡丧失了体面。在英国本土的圣玛丽米德,人性的弱点表现得比较含蓄,不像在新大陆那样露骨,它又没有遭遇那么一个道德陷阱,所以,还不至于发生人性大爆炸事件。但它的人性资料,也已经够马普尔小姐参照使用的了。马普尔小姐破案,是通过联想的方式,就是说,“她能够把发生在乡下的小事和更重大的问题联系起来而使后者得以解决。”这个“乡下”,就是圣玛丽米德。比如《谋杀启事》中,那个“谋杀者”的扮演者——皇家游乐饭店的瑞士籍接待员鲁迪•谢尔兹,使马普尔小姐想起鱼店的伙计弗雷德•泰勒,他喜欢占些小便宜,当你向他指出时,他道歉的态度十分诚恳。比如《命案目睹记》,命案中的女尸藏匿处,拉瑟福德庄园的继承人之一,哈罗德先生像银行经理伊德先生,“一个非常保守的人——但未免有点太爱财了——也是那种会千方百计避免丑闻张扬出去的人”;另一位继承人艾尔弗雷德像的是修车厂的詹金斯——“他并不偷走工具——但他会拿坏的或者质量低劣的千斤顶偷偷换成好的”。比如,《庄园谜案》,最后破案取决于对埃德加•劳森这个人物的识别,是他忠诚地为凶手提供关键几分钟的不在场证明,马普尔小姐穿过迷雾,终于——“我现在想起来他像哪个人了”!她想起的是一对牙医父子,父亲又老又衰,人们便去找儿子看牙,老人从此变得消沉,儿子为将病人让给父亲,佯装酗酒,可是,“他用的威士忌太多了——往衣服上洒酒”。再比如,《加勒比海之谜》中,马普尔小姐在遥远的度假海滨一时陷入困惑,“她始终没能找到她过去通常能轻而易举就发现的东西,这些人与她原先所认识的人的相似之处”,可是,很快,揭开异国风情和鲜艳服饰的表面,她又认出了她的旧相识——“比如说格列高里?他很难判断,美国人。也许有点像乔治•特罗洛普爵士,总是在国际会议上连接不断地讲笑话。或者也许更像卖肉的莫德克先生……”她很快将眼前的人和圣玛丽米德的村民一一对上了号,于是,扑朔迷离的情景变得清晰可辨了。照这样看,圣玛丽米德这个小村子,其实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
像马普尔小姐这样,生活在乡间的人,其实是正宗的英国人。他们驻守在内陆,保持和延续了纯正的血统,他们的家族源远流长,向上几代都有案可查。《死亡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