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正文 第二十五章 书记的范畴 (2/5)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其本意是“志”,是指阐述个人志向;而“笺”类同“表”,其重在表达情感。东汉时期,崔实担任大将军司马时写过“奏记于公府”(亡轶)一文,由此获得了崇尚谦让的美誉;黄香(字文强江夏人东汉文人官至尚书令)给江夏太守的奏笺(该文亡轶),就颇具谦敬恭让的古典遗风。汉末刘桢的笺记,例如《与曹植书》《谏曹植书》《答魏太子丕借郭落带书》等,篇章谨严华丽,堪称规劝益智的经典佳作。但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没有评论刘祯这部分作品,因而被世人忽视了。其实抛开作品名称的局限,刘祯在笺记方面成就,确实胜过了他的诗篇。再者,刘廙(公元180-221年字恭嗣南阳人汉末魏初名士)的《上疏谢徙署丞相仓曹属》,其中的假借寓意,堪称痛彻心扉;而陆机因被诬陷而自辩的《谢吴王表》《与吴王表》《谢平原内史表》等,情思周全,而且言辞谨严。像这一些作品隶属笺表的杰作吧。稽查探究上述笺记体例,不难发现:它们上与表奏接近,而下与书记相似;虽然有的类似表奏一样谦让恭敬,但没有太多的卑怯畏惧;虽然也有书札一般的直白纵情,但不能表现的傲慢无礼。所以说,擅长用亲切柔美的情愫,来展示才华胸怀;敢于借绚丽华章的光彩,借以彰显感人力量。这才是笺记能够成为独立文体的特色所在啊。

溯本清源,若论书记范畴,可谓包罗万象。单论笔札名实,古今门类繁多。例如涉及民间事务者,则有谱、籍、簿、录;事关医药、历法、星象占卜者,则有方、术、占、式;再者,像申明法令或讲解兵法者,则有律、令、法、制;另外,在朝廷或商业领域涉及凭证信誉者,则有符、契、券、疏;还有各种官吏之间咨询或转达信息者,则有关、刺、解、牒;至于黎民百姓为了表达情志意愿者,则有状、列、辞、谚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属于发自内心来抒发情感或阐述事理者,如此形成的文本篇籍,虽然属于文艺作品的枝蔓末节,却是处理国家政务或民间琐事时节,必须要首先了解的知识范畴啊。

何谓谱?谱字源同普,即扩大、拓展、普遍、普查的意思。所以“谱”用于讲解家世血统源流,补充全面信息资料。例如东汉郑玄的《诗谱》,就是《诗经》的逐诗章句分析,将可能产生的地域、时期、社会背景等资料汇编成谱系,进而展现他们与当时政治、风土、人情的关系。

何谓籍?籍字源同借,内含辅助、借用的意思。作为文本名称,“籍”用于征用民工劳务时,由专人记录,并载入册页备案。例如《左传•昭公十五年》记载的故事,也是成语“数典忘祖”的出处,即周王质曾经质问晋国的籍谈:“且昔而高祖孙伯魇,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过去你的远祖父孙伯魇,是因为世代掌管宫廷实录,才得到的籍姓啊)。

何谓簿?“簿”发音近似“圃”。在字义上,类似园圃一样可容纳各种花草树木。当文本冠名“簿”时,是指一类或多类文书的汇集。例如《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有“急责广之幕府对簿”(责令李广赶紧到军法处认罪),而《史记•酷吏列传》记载“使使八辈簿责汤”(指派八批人对照罗列的罪状责备张汤)。此二处均有“对簿公堂”之意,进而引申为稽查、核对或辨解罪名的对错或真伪。

何谓录?作为文本的“录”等同“领”,也就是统领,内含汇总、汇集、辑本的意思。《汉书•司马迁传第三十二》中说:“又有《世本》,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这里面的“录”就是将以往贵族的家系祖籍等信息资料,编辑成册,汇总成篇,以方便一目了然。

何谓方?《道德经》有言“大方无隅”,杨雄《太玄经•周》说“周无隅”。这里的“方”就是“隅”,一方面指六合八面之内的角落,另一方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