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只怕根本无人响应,还未起事即成过街老鼠了!况目大汉屹立四百余年,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如吾等高举“兴汉”大旗,也可收拢开明士绅、寒门异士相投。
众人听罢,也慢慢点头,再无反对之声。
留下必要警戒和俘虏劳作之外,四百多人黑压压挤成一片。待王博宣布比试开始后,欢呼声、叫好声不绝于耳。
首先选拔斥候队。王博、杨凤、带伤的杜远、吴桓,还有牛飞虎为裁定者。分为骑战、马术、射技、脚力四项考核。一番比试下来,王博摇头苦笑,仅有三人勉强合格,只好又把牛猛、牛二拉上,凑足五人。一个小小的斥候队才算成立。都配备战马一匹;硬弓、长枪、短刀各一把;短矛三支;箭矢一袋二十支;上好皮甲铁盔各一副。这是全寨中装备最全最好的精锐兵啦!
随后是骑兵,堪堪凑足十人,人手马匹、长枪、短刀、长弓、皮甲各一,短矛、箭矢若干。没办法普通百姓几乎都没有骑过马,而且培养一个合格的骑兵,需要时间积累,要想成为精锐,还得经过战场上残酷淘汰才行。最后王博拍板,又挑选十名身强体敏者,作为后备军训练马术,才算完事。
后面的枪兵、弓兵、盾兵、刀兵,要求相对单一,但也都只是优中选了各十多人。分配到辎重、狩猎队的要求更简单,只要力大或会使弓者即可,人数最多。前者四十人,除为每个兵种分配五人外,剩余十人为总辎重队。后者人数最多,达到八十多人。
剩余二百多人,除一百多老弱妇孺,或新近加入体力尚未恢复者剔除外,王博想了想,又从最后一百多人中,分出二十多人用于警戒,与旧营留守十几人混杂分成两队,由王奇、牛洪带队。又选二十多人守卫山寨两个出口,由吕山、刘余带队。剩余六十多人,除选十人作为传信、站岗外,全部编入后勤,由陈融带领日常轮换训练,随俘虏干杂活并监督。
最后王博一瞅身边,只剩下许褚、牛大壮二人后,苦笑一声,又把牛大壮派去带辎重队,自己又成光杆司令啦!盾兵队只好由吴桓暂代,至于狩猎队由王博负责,陈融兼管,分成八个小队,每日留一队随弓兵训练。
一天下来,框架构筑,整编完毕。王博累的跟死狗一样躺在兽皮上,一觉睡到第二天卯时,一骨碌爬起,前世略显懒散的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
简单洗漱后,走出洞外,四百多人已经全部聚齐,在各自带队官的带领下,寂静无声地站立在校场上。
王博满意地冲队前的杨凤等人点点头,然后一声令下,全军按队分批首尾相接,慢慢跑动起来,惊得路旁尚在熟睡的小动物一阵鸡飞狗跳。沿着刚开辟不久的小道向前奔去。
王博在选拔战兵时发现:虽然经过十多天的肉食加强,但所有人的体力还是较弱,耐久力更差,包括看起来身强体壮者也是如此。看来古代人普遍缺乏系统的身体锻炼,或者说根本没有这个意识。就算是从军者也是体能不足,要不然也不会留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说法,保持长时间的高昂士气是需要良好体能支持的。估计出了一个体能极好、精通战阵搏杀的壮汉,就被称为“绝世猛将”了吧?
经过思索再三,为了提高整个“兴汉寨”兵民的身体素质,王博依照前世经验,定下了每日卯时,除必要警戒哨以外,所有的人必须进行长跑越野锻炼,风雨不论。战兵最少二十里,辅兵后勤十里,妇孺五里。先轻装后负重,先慢跑后急奔。当然受伤的、老幼除外,折磨着这群刚刚吃上饱饭的人们。
等所有人跑完后,休息两刻钟,后勤造饭,战兵整理器械、喂养马匹等。饭后狩猎队进山打猎、采集药材,老弱妇孺挖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