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图书馆古籍文献区的空气,沉淀着几个世纪的尘埃与寂静。高大的橡木书架如同沉默的卫兵,排列成深邃的甬道,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羊皮卷和淡淡樟脑混合而成的独特气味,厚重得几乎能压住心跳声。这里是时间的墓穴,也是秘密的藏身之所。蒋耀独自穿行其中,头顶惨白的节能灯光只能勉强照亮书架间的狭窄通道,在他脚下投下长长的、摇曳的影子。
他此行的目标明确:地方志阅览室深处,那几排蒙尘的、存放着三十年前旧报刊合订本的铁质书架。这是他根据之前模糊的时间线索(父亲离开的时间点、云落母亲可能出事的窗口期)圈定的范围。指尖滑过冰冷的金属书架边框,目光扫过褪色的卷宗标签——《榕城日报》、《经济观察·旧刊》、《城市纪事周报》……最终,停在了一排标注着“1988-1992”的厚重合订本前。
他需要找的,是1990年秋天,那个被云家刻意抹去的、笼罩在迷雾中的关键时段。父亲蒋正清那时正是云氏集团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而云落的母亲苏晚晴,则是名动榕城的钢琴才女。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那场导致苏晚晴失踪、父亲背负沉重枷锁离开的变故,真相到底是什么?云家二叔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抽出标注着“1990年7月-12月”的沉重合订本,蒋耀在阅览室最角落、光线最昏暗的一张宽大木桌前坐下。桌面上斑驳的划痕和凝固的墨渍,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他戴上薄薄的白色棉质手套——这是查阅古籍文献的规定——小心翼翼地翻开硬质封面。
泛黄发脆的纸张发出细微的**,一股更浓烈的旧纸气味扑面而来。密密麻麻的铅字、模糊的黑白图片,如同潮水般涌来,记录着一个早已被遗忘的时代。他耐心地、一页一页地翻阅着。社会新闻版块大多是些邻里纠纷、市政建设;经济版充斥着当时风起云涌的下海潮和国企改制;文化版偶有文艺演出的预告和简评……没有他想要的,关于云氏集团核心层、关于父亲、关于苏晚晴的任何蛛丝马迹。平静得近乎诡异。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窗外的天色由灰白转为深沉的靛蓝。阅览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他自己平稳的呼吸声。耐心被一点点消磨,一种近乎大海捞针的徒劳感悄然滋生。他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角,强迫自己集中精神,目光扫过又一页文化版的豆腐块报道。
突然,他的手指顿住了。
那是一则不起眼的、位于版面右下角的演出简讯:
> **“榕城交响乐团秋季音乐会圆满落幕”**
> *【本报讯】 昨晚,由我市著名青年钢琴演奏家苏晚晴女士担纲独奏的榕城交响乐团秋季音乐会,在市音乐厅圆满落幕。苏女士以精湛的技艺和充沛的情感演绎了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其华彩乐章的处理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赢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简讯很短,配图也很小,是一张音乐厅后台的合影。照片明显翻拍过多次,颗粒粗糙,模糊不清。乐团成员簇拥着中间一位穿着演出礼服的女性。那应该就是苏晚晴。蒋耀的心跳微微加速,凑近了仔细看。照片中苏晚晴的面容极其模糊,只能看到一个优雅的轮廓和盘起的发髻。他的目光下意识地在合影边缘扫视……然后,猛地定格!
在照片最左侧的边缘,靠近幕布阴影的地方,站着一个穿着笔挺深色西装的男人侧影。他站得离人群稍远,姿态有些紧绷,似乎只是无意中被摄入镜头。照片过于模糊,男人的五官完全无法辨认,但那侧脸的线条、那微微绷紧的下颌弧度、那习惯性微微内扣的肩膀姿势……
蒋耀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