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第九回看浑人护卫失兵刃捉刺客义士得赏识
话说钦差大人王锡爵接过校卫呈来的纸条一看,只吓得胆颤心惊。原来纸条上留了一首小诗,写的是:
可恨府尹四品官,串通僧匪害忠贤。
海公孝童遭贼陷,大侠罗佩蒙屈冤。
又差恶僧进察院,行刺就在三更天。
草民马俊报不平,插箭留诗告尊颜。
王大人将诗句反复吟诵,惊愕之余,又甚为不解。暗暗想道:“本院已接行文,得知那马俊乃是大闹睢州、杀官劫狱的要犯,到处悬赏捉拿于他。他既是一个飞贼强盗,专与官府作对,得知常万春行刺于我,我该坐视其成才是,怎么反倒与我寄诗送信?这海公孝童又是哪个?大侠罗佩却是何人?何以遭陷?何以蒙冤?真真假假,古古怪怪,叫人好不明白。”
王大人正在那里苦思冥想,但见门帘起处,走进一位中年汉子。这人生得好不英俊魁伟,身如劲松挺拔高耸,背如铁弓半张半合,面似冠玉温和含润,目如朗星熠熠闪光;鼻丰口方,颔下一部黑髯,根根似墨;头戴宝蓝缎的英雄帽,身穿十三太保贴身皂青小夹袄,下穿一条黑缎子骑马蹲裆裤,足登虎头快靴,背插金丝银线折叶刀,真是威而不怒,壮而不野,老诚持重,沉稳干练。
此人是谁?本是苏州的江三泰。他自幼苦读诗书,长大拜师学艺,习就文韬武略,件件在人之上。为人又极是笃厚仁义,向有“小孟尝”之称。他曾保过王大人东征倭寇,杀敌立功,被圣上封为三品带刀护卫,日夜跟随在王大人身边。为国事操劳。老大人对他十分信赖,待之如兄弟一般。
今晨江三爷起床,洗漱完毕,走到大人住处问安。老大人将手中纸条递与三泰,口里说道:“我正为此事发愁,你快快帮我解开此谜才好。”
三泰看过马俊留的诗句,略一思忖,直言不讳地道:“去岁卑职省亲,在杭州遇见我那恩师,听他老人家言讲,嵩山有三位得道高人,号称‘三子’,同教一位高徒,徒儿姓马名俊字天罡,堪称品端艺绝。满师下山以后,在江湖上到处行侠仗义,杀贪官除恶霸,扶危济贫,人送外号千里独行侠,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英雄好汉!”
王大人道:“你难道不知他大闹睢州之事吗?看起来他是与官府作对的呀。今送此信,不知是真是假……”
江三爷说:“叛臣赃官,人人得而诛之。马俊杀那王明,自然别有内情。既是行侠仗义,尽知保忠除奸,扶正驱邪之理。大人在朝乃是忠正无私之臣,为人胸怀坦荡,亲贤远佞,那马义士必不肯以谎言戏弄。看来诗中之言,句句有因,今夜我定然亲自护卫大人,一丝不可大意。”
王大人点头依允,随又问道:“只是不知那海孝童与罗佩俱是何人?该怎样救拔他们?”
三泰回答:“这有何难。依我之见,只须如此如此……只要拿获了刺客,抓到了常万春的把柄,还怕含冤受屈之人不能获释吗?”
老大人听了江三爷的安排,满面笑容,连连称赞:“好好好,就依你的计策而行,只是要多加小心。”三泰点头答应,转身来到外边,召集校卫头目,秘密布置一番,但等晚上行事罢了。
说来也好奇怪,这江三爷夙日仰慕马俊的英名,今晨得知独行侠就在开封,他便一刻也放不下,总是想去访察于他,恨不得立刻结识了才痛快。
这日公事已毕,江三爷暗暗出了察院,来到大街上,东游西转,四下张望;出酒楼,进茶馆,走商行,问旅店,访了一日,也不知道何人姓马哪个叫俊。看看金乌欲坠,只好悻悻而归。走到十字街口,只听一家饭馆内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