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好象什么事情都能办到。其实,在大明朝政治建筑上,自己连基石都算不上。勉强比拟,只能算是上面的一粒沙子,任谁吹一口气就能把他吹落到尘埃里去。
第二日,周楠刚进衙门,就有书办来说县尊请他过去说话,立刻、马上。
最近县里平安无事,据周楠所知昨天衙门放牌也没遇到什么疑难案子,史知县突然叫他过去也不知道什么事情,这么急?
看到周楠,史知县劈头问:“周楠,你最近是不是很穷,到处找人借钱,朝廷每月发那么多俸禄给你还不够用?想必你这厮整日在外面寻花问柳,以至入不敷出,丢底丧德。你也是读过圣贤书的,难不cd读到……”
他正欲和周楠讲上一通读书人修身的道理。
想了想,他早就被革除了功名,早就被开除出君子的行列,和他说这些也犯不着。
周楠叫起屈:“蒙县尊提携,卑职每月三石米,二两银子尽够了,不知道是谁造谣说我到处借钱,哪里有。”
县尊哼了一声:“你当本官不明白,你不是要养孩子吗,以后使钱的时候多了/”
周楠:“我我我……”这事还真解释不清楚了。
史知县:“好了,方才府君下令,命我县安置一批流民,这事由你去办,务必要做得妥帖。今年秋冬,若是看到一个冻稃饿殍,本官唯你是问。”
周楠微一想,就发现这其中的好处,忙拍着胸脯说县尊放心好了,包在卑职身上。
最近几年,东南倭寇为患,大量百姓逃到长江以北,最远的甚至跑到淮安府。到如今,府城里聚集了好几千人。
这些人为了谋生聚众滋事,让府城治安急剧恶化。朝廷大感头疼,本打算把他们都遣送回乡的,可遣送也要钱啊,谁出?于是,大姥们就图省事,把这事交给淮安府,让流民落籍淮安,并给他们找个营生。
安置移民自来就是一件有油水的事情,当然明政府可不像后世,不但给流民发钱还分房子分地。但人力就是资源,好生琢磨,未必就没有搞头。
看到周楠思索,史知县呵斥:“你也别动什么歪脑筋,真闹出事来,本官也是颜面无光。我县今次分到六十户人家,共四百一十四人,我已经想好了,打散了编到各乡,让他们租种县中大户的土地,好歹也能有一口饭吃。”
你既然想好了还说个屁,,周楠心中不满,淮安府是繁华地区,人多地少,县中大户哪里有多余的地租给流民,也不需要那么多佃户,这分明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可是,知县交代下来,却不能不去办。
只得苦了脸应承下来,又跑了两日,结果都被各家大户婉言拒绝了。
上次改桑,大户们抵死不从,这次安置流民还是不干。看样子,他们是铁了心要和衙门非暴力不合作。
这一阵子周楠还真有点焦头烂额,先是有传言说素姐怀孕,还是他周某人一宿偷欢的结晶。然后又是安置流民的事不顺,最要命的是自己欠梅家三百两银子那口达摩克立斯之剑不知道什么时候落下,真当那个时候可是要人命的。
大热天在外面跑,身上都泛起了盐花儿,周楠着急上火,鼻头上起了个燎泡,用手一摸疼得钻心。
回到家中,见院子里乱成一团,到处都是箱子柜子乱七八糟的东西,什么掉了一只腿儿的凳子,烂得满是窟窿的桌,简直就是垃圾堆,小兰正用一张湿巾擦着。
周楠心中正烦,喝道:“干什么,谁叫你把东西搬出来的?”
小兰很委屈:“伯父,是婶婶叫弄出来擦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