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杨静很快便进入了梦乡。梦中杨静发现自己趴在一架很小的飞机上,机身还不如他的身体长。飞机飞得很平稳,耳边一点风声都没有。然而飞机确实是飞在高空中的,他低头往下看,地面遥不可及。
四周一切景物都是灰色的。杨静很享受这种漂浮在天空中的感觉,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却依然能够在天上稳稳地飞翔。
不过,很快机身就发生了剧烈的抖动。杨静这时才发现,自己趴在光秃秃的机身上,没有任何可以抓握的东西。杨静两只手拼命地附在机背上,身体已经有一半落悬在空中了……
杨静心想这下完了,这掉下去那是一个粉身碎骨啊,这下真是要死了!他感觉到巨大的绝望,这绝望甚至让他身不如死,这绝望让他心里想:来吧,就摔这么一下,死了就死了吧!
就在两只手离开机身的刹那间,杨静竭力嘶喊着:这是梦!这是梦!他感到他的声音震动了整个村庄。
杨静从高空急速坠落,心脏猛地收缩了一下,一种强烈的失重感觉袭遍全身。那一瞬间,在梦与醒的交界处,杨静体验到了死亡。而下一秒,他就从梦中清醒过来。
杨静睁眼看看天空,乌黑一片。两颗豆大的雨滴砸在脸上,凉韵韵的。树叶上响起噼里啪啦的雨滴声,很快,大雨倾盆而下。
杨静卷起席子躲回屋子里。躺在窗户边的木床上,听着外面哗啦啦的雨声,他很快又睡着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杨静被门外的叫喊声吵醒了,大哥杨中奎喊他起来去收黄鳝笼。
杨中奎前天晚上去秧田里下了几十只黄鳝笼子,夜里雨下的太大,他怕水面没过了笼子,把笼子里的黄鳝给闷死了,等不到天亮就起来去收笼子。夜黑雨大,他叫上老三搭把手,好快些把笼子收回来。
杨静穿上大裤衩,披上父亲王玉德的雨衣,就和大哥一起出了门。
杨中奎不仅是个做庄稼活的好手,下黄鳝的技术也是村子里有名的。杨家湾的男人们,平时除了种庄稼,“逮鱼摸虾”也被看做是一项“本领”,捉了鱼虾不仅可以自己吃,抓的多了,还可以拿到街上去卖。杨家老一辈的人都是撒渔网的高手,不过到了杨中奎他们这一辈,年轻人都不学这些“本领”了。杨玉德几个兄弟闲暇的时候还喜欢到河道里撒网捕鱼,而到了杨中奎他们这一辈,基本上都不会撒渔网了。
杨中奎喜欢下黄鳝,把装了蚯蚓做诱饵的竹笼往水田沟渠里一埋,第二天天蒙蒙亮去收笼子,有时候一个笼子里能钻进去好几条黄鳝,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成就感。
村子里有不少年纪更小一些的孩子,也喜欢下黄鳝。虽然说起来干这个事情也是又脏又累的,要挖蚯蚓穿诱饵,傍晚要出去找合适的地方埋笼子,手脚都要泡在泥水里,但他们都热衷于此,“逮鱼摸虾”,对于这些放了暑假的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娱乐活动了吧。
兄弟两个冒着大雨先来到村子前面的几口池塘边,杨中奎几乎每天都是现在这几口池塘开始埋笼子的。先是杨玉会家的鱼塘,两个人跨过塘前水沟的石板桥,移开塘埂上的篱笆门,踩着湿滑的塘埂来到水边。水塘边的水草黑黢黢的,杨中奎顺着北边的这条大埂凭着记忆和感觉一路下水摸过去。
杨静每次接过大哥从水里递过来的黄鳝笼,都昂起头,把笼子紧贴着眼眶头朝下倒过来仔细地看,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要是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笼子里滑了下来,就说明捉到了黄鳝。
一共拎上来4条笼子,有3条笼子里捉到了黄鳝。虽然杨静对这些“逮鱼摸虾”的事情,向来是不屑一顾的,但对于大哥下黄鳝的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