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独处理和汇报,自然会很麻烦,现在各大企业都建立了专门用来协调这类工作的班子,所以效率就高起来了。”
这件事情是常浩南在精工计划正式立项之后和丁高恒聊起来过的,当时的本意其实是想说在更高层面上,比如科工委系统和机械工业部之间应该建立这么一套机制,把项目、需求和研究成果互通有无,不至于出现一边却少某种技术急得跳脚,另一边搞出来了相关技术却不知道去哪应用的问题。
但当时的常浩南没想到的是,这个年代的条框分割并不只存在于部委层面上,就连同一个部下属的不同企业之间情况也差不多。
所以才有了这次尝试。
目前看来效果还算不错。
市场化确实是个好东西,很多过去不好协调的东西,直接摆在台面上订合同做交易,反而变得顺畅了很多。
按照前世流行的说法,常浩南这也算是推行了一波“脖子以上”的变革……
“无论如何,托常工的福,我们马上联系38所那边,看看他们的测试平台什么时候能空出飞行时间来……”
显然郭林还不知道常浩南已经跟王晓模之间达成了交易。
“不用联系了。”
后者摆了摆手,目光扫过会议桌周围坐着的一众项目组成员:
“我之前已经跟王院士沟通过,38所那边会让我们插队使用713号机,反正我们的测试也不需要像测雷达那样对飞机本身进行修改,所以现在只要在座的各位没有什么需要在金陵处理的事情,咱们随时都可以飞去阎良。”
听到这里,郭林看向常浩南的目光中已经完全是喜出望外了——
震惊,还有多少事情是我不知道的?
“那事不宜迟,我们明天就出发!”
郭林实际上也是个急性子,只不过工程师的职业要求导致平时看不太出来而已。
至于出差准备……
笑死,14所的工程师一年平均大概有200天在外面出差,早就习惯了,根本不需要准备。
“呃……老郭你家里的事情……”
会议结束之后,白天和郭林聊过天的那位工程师侧过身子,用只有附近几个人才能听到的声音小声问道。
“没事,我已经给他在大中桥东边租了个房子,等他帮工稳定一段时间再从老家把我弟妹接过来就好了,也是快30岁的人,不用我管那么多。”
郭林摇摇头,表示无须担心。
……
对于常浩南来说,如今去镐京、盛京或者蓉城都不能叫出差,完全就是回家。
这三个地方甚至都给他长期留着专门的住所。
所以当第二天傍晚,常浩南等人乘坐的图154降落在阎良机场的时候,他本来准备下飞机之后就直接回去休息,为第二天的测试养精蓄锐。
但他却在接机的人群之中发现了一个有些熟悉的身影。
“师姐?”
常浩南还不知道姚梦娜决定留在镐京的事情,有些惊讶地任由对方给自己来了个轻轻的拥抱:
“你不是应该回京城了么?”
“没有,我跟老师申请,留在这里帮603所和172厂做一些现有型号的改进工作。”
后者小退一步回答道。
“现有型号……你们已经开始改歼轰7了?”
这个年头能让603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