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奔如此之远,弟兄们还好说,拉车的战马也吃不消了。”
“那就拿人推,马歇着!”杨林翻下战马,解开了拉车战马的束缚“来人搭把手!”
一众甲士拥上去,将八架马车上的战马尽数截下来,二百来人或推或拉,愣生生的用人力将马车往前推动。
遇到官道上的坑洼,军士们就拆下甲胄,将坑洼填平,待车队过后,再将甲胄收起来。
就这样,二百来人,一路开进了东篱乡,刚刚浆洗干净的衣物甲胄,此刻有些脏乱,精悍的军士们也疲惫不堪。
东篱乡不大,却也有数百户人,苍雪关守军多征于本府,东篱乡多为军士之后,举乡青壮皆在军中,此时乡中余民多剩鳏寡孤独,而劳作不息。
本已入夜,可仲秋时节,家人不得团聚,乡中余民也就于夜中挑起油灯,为亲属祈福。
乡中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无人入眠,这时却是来了二百来名军士,一人见了,便传给第二人,一传十十传百,不多时,杨林的一佐人马就被堵在了路上。
“这是谁家的人?怎回乡还蒙着面,弄得如此狼狈?”
“是啊,上次我儿子回来,也不是这副打扮……”
百姓们议论纷纷,却见一个当兵的从马车后面走出来“众位叔伯姑嫂,我等并非还乡,来东篱乡,只是公干。”
“公干?”一个老头颤巍巍的走出来“你们不在关外守城,跑到这里,能有什么公干啊?”
“我们……”杨林话到一半却又忍住了,他始终找不到什么词语,来安抚这些人的情绪。
乡民们这时,才借着火光看清了来人们的装束。
按照燕赵习俗,冠翎而归,是凯旋的胜而还。折羽而归,是战败撤军。
这行甲士衣甲齐备,却不着头盔羽翎,不着战袍,这是……报丧……
“这……”老头慌忙凑到杨林面前“是我们乡的?”
“是……”杨林低下头“我们……送弟兄们回家团圆。”
“多少个?”
“三百七十九人。”
老头松了口气,杨林却不想骗他“还有一百八十四人,只留遗物,不得姓名籍贯。无从辨认,留于关内,请众位叔伯姑嫂他日至关内相认。”
杨林话语一出,遍地哭号之声,有些妇人,就像是天塌了一般,跌坐在地,的确,她们的天,在这本该团圆的时节,是真的塌了。
“哭甚!人又没死光。”老者垂下头去“三百七十九,一百八十四……”
老者猛然抬起头,拽着杨林的手“一个……都没剩下?”
“没错。”杨林闭上眼睛“援军到时,苍雪关守军四万余人,全军尽没,无一生还。”
老者跌坐在地,老泪纵痕“我儿……我儿上月还给我寄来银钱,说他要当将军了……怎么……就没了……”
“老伯,节哀。”
老者却像是听不到杨林的话语,只是坐在地上不停摇头,喃喃自语“我的儿子……我的儿子……”
军士们见此,不由别过头去,这哭号之声太过凄惨,闻者无不动容。
“杨佐提,咱们这样也不是办法。”先前那个伍长避开未亡人尔的目光“他们如此悲痛,一时间,恐怕也没法认人……”
“那就问吧。”杨林蹲下身去,扶着老人的肩膀摇了摇“老伯,你儿子叫什么名字?”
“我的儿子……”提起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