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一)
金山卫镇位于杭州湾北岸、上海市西南境金山区南部,浙江浙江省嘉兴市正东部,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华亭县的筱馆镇筑城建卫所,以防御海上倭寇侵扰。因与邻近海中大小金山相对,故名金山卫。是一座兴于抗倭的海防重镇,
查山,一座偏的圆锥火山,北坡陡峭,南坡平缓,至今航磁偏转严重。查山东南12公里处,是今天泡海水里的金山三岛,查山南3公里处就是金山卫镇,所谓查山只不过是趴在水网稻田中一座27米的小山包,最高的大金山也只有海拔105米。
金山卫城呈正方形,周长6公里,为海防要塞。当时有重兵驻扎,作为保卫南京的屏障,金山卫因而发展为附近地区规模最大的城镇,城堡初为土城,明永乐十四至十六年(1416年~1418年),因迭遭倭寇侵扰,用砖加高5尺,共高3丈3尺。
明朝,金山卫属于保卫明朝首都南京的海防前线的军事机关,有点像北京军区卫戍区下的守备师。金山卫北是太仓卫,西是海宁卫,军事管辖分界线也很清楚。
明代军制,帝国常备军分卫、所两级,大体以5600人为一卫,卫的长官是指挥使。
卫,分前、后、左、右、中等五个千户所,每千户所1120人,长官称千户。
千户所,下设10个百户所,长官称百户。
百户所,分为两个总旗,每总旗5个小旗,共10个小旗,每小旗有军士10人,总旗、小旗,相当于现代军队的排、班。
根据地形险要,小据点设所,关联若干据点的设卫。集合一个军事地区的若干卫、所,设置都指挥司,作为军区的最高军事统帅机构,长官是都指挥使。明朝全国共有17个都指挥司,329个卫。
金山卫比其他卫大,地位高,兵13357人。辖境东起宝山、川沙,西达乍浦,绵亘300余里,配置重兵,“兵防整严,屹然为东南一雄障”。
金山卫设总督1员、参将1员,正三品卫指挥使3员、从三品指挥同知5员、正四品指挥佥事10员、从五品镇抚3员、正七品经历1员、正八品知事1员,以上各员驻卫城。
总督、参将由朝廷任命,卫指挥使、同知、佥事及镇抚可世袭,并掌管卫政。其中1人总管卫政,称军政掌印,凡拨军、补军、替军、选军、募军由其管辖;1人主管练兵;1人主管屯田,称军政佥事;1人管京操、巡捕、出哨、军器和漕运诸杂务,称现任管事。
金山卫左所、右所、前所、后所驻金山卫,每个所兵力1600余人,总兵力约7000人;中所1600人守御松江,中前所驻青村镇,3000余人,中后所驻守上海长人乡南汇嘴,3000余人。
以现在来看,金山卫需要加强一个师,松江和南汇嘴需要加强一个师的兵力,还要配备足够的岸防炮、反登陆地雷、沙滩障碍物、铁丝网和重机枪,**现在金山卫只有一个连的兵力和一个盐警小队!
彭小文已经连续第十五封电报催促,老蒋置若罔闻!
(二)
金山卫,是由东海杭州湾进入南京一条必经之路。地图上,金山卫在南京的东南方向杭州湾水边上,卫城南门外200米就是海堤——今天的沪杭公路。青龙江,可以逆流而上太湖,扫苏锡,进南京。
从永乐之后中国自宫焚烧郑和宝船,彻底封闭海疆之后,中国就从海洋强国变成了海洋侏儒,从那时起,金山卫的重要制高点大金山就没有设立任何哨所,一切都以陆防为主。
可悲的是,从民国建立到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