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12章 莲花峰骑牛问道,武帝城竖剑留语(2) (3/4)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山道士很为难,他们不是不知道山上有个辈分跟玉柱峰一般高的师叔祖喜欢倒骑青牛,可他们只是山脚玉清宫的普通祭酒道士,且不说劳驾不动那师叔祖,便是师叔祖好说话,跑到太真宫最快也需要足足半个时辰,来回便是一个时辰。来者气势汹汹,等得住?玉柱峰前后分别有大小莲峰两座,大莲峰有十余座洞天福地以供大家闭关修行,一侧是峭壁的小莲峰则默认独属于一人。这人五岁被上一代武当掌教带上山,收为闭关弟子,年幼便与这一代掌教王重楼变成了师兄弟。

武当山九宫十三观,数千黄冠道士中绝大多数见到这位年轻人,都需毕恭毕敬地尊称一声师叔祖,更小点的,更要喊太上师叔祖。所幸这位年轻祖宗从未下山,只在进山时见过玄武当兴牌坊,以后便再没接近,远望一眼都没有,这二十多年大半时间不是在玉柱峰太清宫,就是在大小莲峰上倒骑青牛倒着冠,侥幸遇见过真面目的,回去都跟人说师叔祖脾气极好,学问极深,风雅极妙。

山门这边闹哄哄的,小莲峰陡峭的山崖边上的龟驮碑边上,却是安静得很。

一位相貌清逸的年轻道士躺在石龟背上晒太阳,一招手,远处吃草的一头青牛走上前,牛角上悬挂有几册道藏古籍,他摘下一册,刚要翻阅,略一掐指,跳下龟背,寻了根枯枝,在地上画了密密麻麻的天干地支,脸色微变,不停地自言自语,最终重重叹息。细致地理了理道袍袖子的领口,翻身上牛,倒骑牛,角挂书,下了小莲峰,半吟半唱着:“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谁曳尾于途中,谁留骨于堂上……”

出了小莲峰,将青牛放了,小心翼翼地取下其中一卷封皮是《灵源大道歌》的道教典籍,边走边看,津津有味,直奔武当山脚。路上偶有道士驻足喊他师叔或者师叔祖,他都会笑着打个招呼,相当平易近人。众人只觉得这位年轻前辈实在是勤恳,难怪掌教赞誉一句“天下武学和道统都将一肩当之”。却不知这位口碑极好的师叔祖此时在两眼放光看一本最为道学家不齿的艳情小说,只不过贴上了《灵源大道歌》的封面罢了。

道士翻来覆去就看一页,因为舍不得,山上就这一本无上经典,还是当年跟那居心不良的世子殿下借的,临近山脚,一页颠来倒去看了数十遍,这才意犹未尽地收起,一脸浩然正气道:“就算被你打得鼻青脸肿,这书,坚决不还!”

高坐骏马上的徐凤年一见到那鬼鬼祟祟的熟悉身影,扬起马鞭怒喝道:“骑牛的!再躲老子就带人踏平太清宫,将你连同龟驮碑一起丢下小莲峰!”

武当山百年来最被寄予厚望的年轻道士畏畏缩缩地出现在众人视野中,在离北凉铁骑老远的地方停下,打了个稽首,满脸春风道:“小道见过世子殿下。”

这位师叔祖对徐凤年客套行礼,眼睛却始终停留在白发黑袍的老魁身上。武当山据说天下一半内功出玉柱,除了武当剑术极负盛名,内力修为也同样十分注重,是内外兼修的典范。道士在大莲峰上见过不少同辈分的师兄,领略过内力臻于化境后的气象,眼前使刀手法诡异的老人显然如此,气机绵延不绝。还未到而立之年的武当山师叔祖下意识地退了两步,朝大有踏平武当山之势的世子殿下抛了个你知我知天地都不知的眼神,徐凤年回丢过去一个,师叔祖再还一个眼神,如此反复,看得旁人一脸茫然,不知两位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最终,在玉清宫道士眼中无疑是师叔祖胜了,绝对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宗师风采。众人只见师叔祖转身潇洒前行,一身道不尽的出尘气,而那面目可憎的世子殿下仅是带着白发老魁跟随其后,拾级而上了武当山。祭酒道士们如释重负,师叔祖就是师叔祖,没说一句话便让姓徐的纨绔妥协。只是道士们不知三人到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