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36章 忆王妃老卒瞑目,出凉州世子挎刀(1) (3/4)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在心。天下安危常系两辽,徐骁谏言不惜殚天下之力守之,可朝野上下没几个愿意当回事。这不是说没人看出其中利害关系,只是天下局势暂时大定,五十年、百年以后如何跌宕,说什么做什么于当下官位有何裨益?

徐凤年轻声道:“老许,你再说些辽东的风土人情。”

老许有一说一,竹筒倒豆子,等一锅炖鸭吃得一干二净,老许也累得够呛,不过大部分精神气儿都用在对付鸭肉上头了。

老许最后抹嘴道:“大柱国当年入北凉,那可真是威风凛凛,王妃有句诗怎么说来着?”

徐凤年笑道:“青牛道上车千乘,旗下孩童捧桑葚。”

老许拄着拐杖,一脸神往。

徐凤年留下酒壶,悄悄走出茅屋。

青鸟站在远处,遥遥看着世子殿下缓缓走来。每次来河边茅屋都由她陪同,她也从来不问殿下为何要与一名目盲老卒打交道。

徐凤年看到青鸟的清冷脸庞,眼神有些恍惚。

当年瞎子老许在千乘队伍中,腿还没断。

那孩童还捧着桑葚抬头问娘亲好不好吃。

青鸟被看得有些迷糊,徐凤年冷不丁咬了一口她的脸颊,嘻笑道:“好吃,有桑葚的味道。”

行走于田野阡陌,徐凤年随口问道:“为何红薯不喜欢离开王府,你却喜欢三天两头往外跑?”

青鸟一板一眼回复道:“她比较懒。”

徐凤年跳跃问道:“徐骁明知这次张巨鹿当政,整饬朝纲,整治边军,去年年初便开始在辽东清丈土地,一路坎坷,地理署官员死于暴毙刺杀的不下十人,请辞告假的更是多达三十余人,可依然被张巨鹿查出了辽东刺督白淮、镇守太监鲁泰平、游击将军傅翰和总兵参将等十几人强征民田,最多者六百顷,少则几十顷。这些人虽说不少都是北凉军旧部门生,可二十年过去了,徐骁还凑什么热闹,非要跟张首辅叫板,这不是违逆大势吗?再者,徐骁嘴上说要朝廷将两辽打造如磐石,可那些个最肥的蛀虫,一半都跟他有牵连,这话说出去没谁信啊。你说徐骁到底是怎么想的?”

青鸟怎敢回答这种问题。

徐凤年也没想得到答案,只是问一问,心中会舒服一些。两辽军士怨嗟民政废弛之类的,这些都不是世子殿下感兴趣的。例如北凉这边,武备雄壮甲天下,没什么水分,可若要说北凉的世道清平,估计连徐骁自己都得脸红。如果大柱国是道德圣人,陵州牧就不用削尖脑袋往京城那边钻了,还连累那位号称北凉大学士的女儿成了只前途未卜的金丝雀。

想到这个,再想到当年“北凉四恶”离散的离散、断义的断义,到头来只剩下李翰林这个王八蛋还留在北凉,徐凤年就一阵气闷。他一屁股坐在田沿泥土上,黑着脸瓮声瓮气道:“青鸟,帮忙找点乐子。”

青鸟平淡吐露三字:“酱牛肉。”

徐凤年起身笑道:“还是青鸟懂我。”

关系实属主仆却不似主仆的两人走了一段路,坐进堂皇锦绣的马车。车身装饰如何还是其次,关键是这两匹五马本身价值千金,王朝里不管什么州郡,看一个纨绔家底厚度,看马匹价格是最直观的法子。当然也有一些个打肿脸充胖子的憨货,不顾家境也要买一对曹家白鹤这类名马良骥去撑门面,可世子殿下这两匹五马里的“大宛青象”,却是有价无市,一直是甲等贡品,也就徐凤年敢乘骑,换作一般藩王子孙,都不敢遛出去显摆,清流谏官最喜欢在这种事情上揪着不放。

徐凤年进了酱牛肉铺子,看到一幅久违的熟悉画面:店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