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面警戒放哨的那些“匪徒”也有五百来人,山谷里的苦力差不多有两千来人。但除了干活的时候以外都手无寸铁,而“匪徒”们刀枪弓箭则是样样齐备。苦力们把那些“铁匠铺子”搭建完以后,“匪徒”里面管事儿的便分配这些苦力在铁匠铺里开了工,打造的正是刀枪弓箭铠甲。
小衙役好歹也是公门中人,一看这架势就知道这伙“匪徒”指不定是什么来头呢?寻常山贼哪能整出这么大阵仗?这是要造反的干活啊!刀枪弓箭就算了,那铠甲可是正儿八经的军中制式,自洪武皇帝登基到如今永乐皇帝坐殿,朝廷那都明文诏令,私藏弓弩铠甲均以谋反论处。
小衙役心中冰凉,若只是被匪徒挟持做做寻常苦力,挖个山盖个房子啥的一旦被官军围剿兴许还能有被解救的希望,可看这里的架势,真要是来了官军。。。。。呵呵,在这山谷里所有苦力那都难逃一死了。。。不诛九族都算是朝廷开恩了。可在山谷里呆下去的话鬼知道这帮人什么时候就卸磨杀驴了,小衙役觉得反正横竖都是死,干脆豁出命去赌一把,万一跑掉了呢?
兴许王良这个重孙子辈儿的小衙役真是得了他们老王家十八代祖宗的庇佑,他们十几个平时要好的几个同乡合计并准备了几个月,终于在疑似中秋节前后的某一天找到个机会逃出了山谷。不过其余人没小衙役这么好运气,还没出山呢就被人追上抓的抓杀的杀。小衙役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点儿背,被人追的走投无路失足滚下山涧,叽里咕噜的不知道撞了多少棵树,胳膊腿各断了一条,但总算是活了下来。小衙役跌跌撞撞的一路乞讨回到榆次时已经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要不是凭着胸前有块胎记向家人证明了身份,只怕爹娘媳妇儿谁都不敢认他。
王良见到小衙役也算机缘凑巧,正是昨日他去乡下王家的田庄里宴客,正碰上自己这个重孙子逃回家来。王良本来就觉得自己家这个小辈儿当初消失的很奇怪,于是一番询问之后就有了今天他跟陶桃说的这个正事。
然而王良不知道的是,贺寿这个名字听在陶桃的耳朵里就感觉十分熟悉。陶桃仔细一想,哎呀,晋王世子那个心腹也是他便宜大舅哥名字叫贺喜,跟这个贺寿放在一起实在是要多般配有多般配。于是陶桃问王良:“先生,你可曾停过贺喜这个名字?”
“贺喜,那不是贺寿的弟弟么。他家兄弟五人,取名便是福、禄、寿、喜、财。哦,对了,他家还有个幺妹,听说是嫁给晋王世子做了妾。”王良略一思索便说出这贺寿贺喜兄弟的底细。“他们兄弟五人也算这榆次县的名人了,老大老二喜好武艺,听说年轻的时候也拜过名师的,后来成了年便参了军,听说现在在晋王三卫里也算是将军了。这贺寿说起来也是我的学生,只是当年考中举人后便赶上当今圣上起兵靖难,于是也就再没去参加科举,反而在本地当了一名小吏,然而他终究是有本事的,两年的工夫便成了这榆次县的主簿。他那个弟弟贺喜倒是没在县学读书,小时候也是这榆次县里出了名的纨绔,但天资聪颖,尤爱经商。他家的商铺全都被贺喜打理的有声有色,便说是日进斗金也不为过。他家老五嘛,呵呵却是个货真价实的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了,至今还在榆次县城里仰仗父兄的权财在县里作威作福。”
王良把贺家的老底差不多兜了个遍,陶桃也终于将民夫事件的种种疑点一一串联了起来。事到如今,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个贺家基本就完全打了个整包的在给晋王世子卖命了。贺寿筹谋了在各个不起眼的乡村征召民夫,在晋王世子手下的不知道那个兄弟在半路上领着人把这些民夫全部劫走去给他们打造兵器甲具,这也说明了当初任逍遥怀疑劫走了白莲教的那个妖女那帮用着军中制式弓弩的家伙十有八九就是晋王世子手下的人――他们用的弓弩就是在那个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