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十三章 筹备 (2/3)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随手撒一把种子,倒一堆肥料,至于长的是什么,长的好不好,就看老天爷赏不赏脸了……

当然这和香港电影市场狭小,竞争力不足有关,电影公司躺在卖方市场的迷梦里,幻想着只要放映,总有收入,不会费心费力去做观众定位分析。

同时香港没有美国那么发达的电影周边产业链,即使有观众定位分析,也找不到针对该群体的广告媒介。

比如,定位很清晰,就是青年情侣群体,但在香港,没有针对这个群体的报纸杂志,想要做广告,只好撒大钱,上销量大的报纸和杂志,效率低下,浪费严重。

然而现在用处不大,不代表未来用处不大,邵氏嘉禾可以躺着做梦,沈冲不行,随着他计划的展开,以后香港这弹丸之地里,肯定会出现很多的电影公司,不提前安排,弄一个类似ng这样的市场调查公司做档期协调工作,到时候内耗会非常严重。

香港戏院商会极为弱势,除了票房统计,别无所为,沈冲对此非常不满,这个市场调查公司,如果做大做强了,能形成一个隐形的联盟,代替戏院商会,方便他淘汰那些垃圾电影公司。

不过市场调查公司,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好的,还需要和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配合,这方面,沈冲让费小蝶去和香港的几所大学合作。

费小蝶本是杂志社的会计,和香港戏院商会合作,统计整理历年香港电影票房数据的时候,编辑们都不愿意去干这活,她毛遂自荐来做这个,引起了沈冲的注意。

经过广州之行和台北之行,沈冲得出了两个体会。

第一:自己旗下卧虎藏龙,有很多人才。

第二:即使是前世里鼎鼎有名的成功人士,也未必靠谱。

所以成立调查公司的时候,沈冲也不去费心找记忆里的名人,干脆把费小蝶提拔出来,然后把海伦娜从美国招揽来了。

市场调查公司,在很久以后的未来,才会发挥巨大的作用,而沈冲目前的主要精力,是如何拍摄自己的电影处女作。

李嘉诚即将鲸吞和记黄埔,所以他把手上几乎所有的资金,都投入股市,疯狂的收购和记黄埔的股票,所以在整个9月份,沈冲是没钱的,没钱,就没法折腾其他东西,正好用这个空档期,专心致志的拍。

为了尽可能多的接触电影的方方面面,沈冲决定从拍摄器材租赁,到剧组成员招聘,再到后期剪辑制作,都不假人手,亲力亲为。

的剧本,沈冲写了个大体骨架,陈韵文添了很多感情戏,邱刚健加了很多内涵,和他一起来香港的金士杰,现在正窝在酒店里,构思着给这些内容加一个幽默的外皮。

沈冲自认没什么幽默感,没本事去参合剧本的事,所以他去筹备电影的其他方面。

拍摄场地很好解决,沈冲直接找上了长城电影制片厂,经过的合作和内地的同甘共苦,借个摄影棚完全是小菜一碟。

的道具也很简单,一个棺材,一把小刀,一个打火机,一部电话,这些东西,有李唐在,两三天就搞定。

稍微有点麻烦的是电话机。

做个能在黑暗中发光的电话机并不难,问题在于,用固定电话打电话,会不会很容易被追踪?如果是个人都能追踪,那电影就失去悬念了。

为此,沈冲从内地回来后,专门去了一趟香港的大东电报局,找了几个电信工程师咨询。

大东电报局是英国老牌国有电话公司,成立于1860年,有上百年的历史,是香港主要的电话通讯服务商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