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的乡下农民或者城里游手好闲的穷工人,呵呵,还有你们这些不懂世事的傻学生。”
听到这里,德蓉忍不住站了起来:“是啊,我也曾经是乡下农民,但不代表我就想占别人的便宜。我反正是个傻学生,既没有钱也没有地,我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所以我不怕共产党来。”
“你……”张霄云气急,手指着德蓉说:“看你这书读得,不好好学习,尽学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定是被学校那帮赤色分子洗脑了。”
德蓉镇定地看着姑父,大声地说道:“我觉得他们说的没错,在乡下,我见过辛苦种地的农民没有饭吃,在城里,也见过辛勤工作,生了病却连买药都买不起的工人。你说这些是为什么?为什么有的人什么也不干却过得比谁都好,你来告诉我这又是为什么?”
张霄云用颤抖的手指着德蓉,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最后无奈地甩了甩手,扭头回自己房间去了。
德蓉含着眼泪坐在沙发上,余秀清微皱着眉头低头不语。过了一会儿,德蓉拿起小姑的手,更咽地说道:“小姑,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可我真的不能离开。自从我爸走了以后,我哥就是这世上我最牵挂的人了,我害怕这一走,这一辈子再也见不到他了,我真的好怕。小姑,求你了,让我留下吧,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
余秀清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抚摸着德蓉乌黑而顺滑的长发。过了一会儿,她慢慢地说道:“如果你坚持这样,我也没有办法,只是我怕你有什么三长两短的,对不起把你们托付给我的二哥。”说着余秀清忍不住抽泣起来,德蓉反身紧紧抱住姑妈,两人哭作一团。
第二天,张霄云见德蓉态度坚决地不和自己一起去台湾,也就作罢,不再劝她。夫妻俩把能带的金银细软收拾停当,又把家里的佣人安排了一番,吴妈他们几个老妈子仆妇的,都结了月钱打发了,只留下了一直跟着他们的方伯和无处可去的小封,余秀清一再叮嘱他们要好好看护德蓉,一人又给他们预支了半年的工钱。房子没有卖,一是为了留个念想,二是德蓉也需要一个住处,况且现在的行情,即使卖也卖不了多少钱,就留给了德蓉、方伯和小封他们住。
接下来的两天德蓉没去学校,一直在家陪着小姑。余秀清想着这一走,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回来,心里生出无限的惆怅。在屋里院外来回地走着,抚摸着,凝视着,仿佛要把这一切都牢牢记在脑海里。
要走的那天上午,杨秀清把德蓉拉到房间里,悄悄在她耳边说:“当年你爸留下的产业变卖了三千个大洋,我带走一半给你存着。剩下的一半,我埋在院里的那棵核桃树下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动用,乱世当中,留着当个保命钱。我这里另外给你准备了一百个大洋,作为你的开支花销,你省着点用。还有,记得把钱收好,用一点拿一点,不要让外人看见了,心生歹念。”
德蓉含着眼泪接过钱,余秀清见了又忍不住哭了起来,门外传来张霄云焦急的催促声。
余秀清抹着眼泪出门上了车,张霄云走到德蓉面前,叹了口气,伸手溺爱地揉了一下她的头发,低声说道:“以后就要靠你自己了,遇事机灵一点,要学会保护好自己,姑父走了。”说罢,转身登上吉普车,大声吩咐开车。德蓉望着远去的吉普车,一直挥着手,直到什么都看不见了,才依依不舍地转身回家。
接下来的日子,德蓉回到学校去继续上学。等到周末的时候,她回到家,发现家里只有小封一个人,她问小封:“方伯怎么不在家?”
小封气愤地朝地上啐了一口:“小姐,别提这个人了!这老东西,太太在的时候答应得好好的,太太他们才刚走两天,这老东西就收拾好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