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上前时,冯公公都会事先把这一组中的采女身家简单的说一下。若是有大家之女,自是要留下,直接封了位份。若是没有,永安帝则会挑其合心者留下,封其位份。至于住到东西六宫后,能不能得到永安帝的宠爱,则要看她们的手段与本事了。
终审从未时一直进行到申时三刻。
永安帝共为自己选下了正四品婕妤二名,从四品美人七名,正五品才人十一名,从五品宝林十九名,共三十九位妃嫔。
两位婕妤,一是永安帝生母静仁皇后家族之女,年十六,名唤王珍珍。按其辈分要叫永安帝叔叔。永安帝封其珍婕妤。
另一位则是平王生母静慧太贵妃家族之女,年十五,名唤董诗儿,被封为宜婕妤。
永安帝在兰亭上坐了一下午早已疲倦,问了冯公公确定剩下的人中没有大家之女后,便扬了扬手让负责问话的太监告知终审结束。冯公公则把永安帝选中的采女名单,交于一边的太监,让其送到未央宫中,交于朱皇后安排居所。
被选中的采女站成一排,其有脸上兴奋的,有面上冷淡的,亦有双眸含泪的。未被选中的采女,站成了三排,其有心中不甘的,有无所谓的,亦有挑起嘴角轻笑的。
短短两个时辰不到,她们未来的命运,已被改写。
众采女站整齐后,分别站在了御花园白玉石甬路的两侧,齐齐的对永安帝福礼,“恭送皇上。”
永安帝从龙椅之上站起来,下了兰亭踏上雪白的白玉石甬路,向紫宸殿的方向走去。
突然脚下踩到一物,永安帝的脚步为之一顿。
冯公公连忙蹲下身去,从永安帝的脚下拾起了一只已然被踩坏的碎玉耳环。永安帝接过那耳环懒递双眸,随即被其奇特的样式所吸引――居然是一串葡萄。
这串葡萄耳环为浅绿色碎玉所制,一颗颗大小不一,却雕琢得圆滑的碎玉错落有序的排在一起,形成了一串小巧的葡萄形状。
碎玉的成色并不好,勉强算是中等。耳勾是素银所制,不似别的耳饰用的是赤金。由此可见,其耳环的主人,其家楣甚低。
耳环的工艺也很粗糙,定不是什么有名的银楼里打造出来的。永安帝甚至怀疑,这是耳环的主人自己做的。
冯公公见永安帝拿着那耳环久久不语,抬头扫视甬路两旁还在福着礼的采女,尖着嗓子道,“哪位采女掉了枚耳环,碎玉所制,形似葡萄。”
冯公公话音一落,众采女心底纷纷暗语,不知是哪个有心思的,居然想出了这么一招来引起皇上的注意。
须臾,从落选的采女中走出一名女子来。其身穿檀色收腰紧身对襟长裙,裙外披了件水绿色纱衣。头挽随常宫髻,上斜簪了两只小朵的淡粉色珠花,发髻的左侧簪了一只芙蓉簪。
其清眸似泉,细眉如柳,嘴角擒着一朵微笑,抬眼间含情脉脉,别有一番风情。走动间,左耳上正戴着一只葡萄形的耳环轻轻晃动,夕阳照射之下,在那女子的脸颊之上留下了点点的光斑。那名女子走到永安帝面前,略有拘谨的福身拜下,“臣妾安小婉,参见皇上。”
入了宫成了采女,便是皇上的女人。不管有没有位份,在和皇上回话时皆要自称臣妾。
冯公公拿出花名册,翻到记录安小婉的那一页,在永安帝的身边低声道,“安小婉,年十六,为高阳县县丞选送。”冯公公说完后,又低声道,“安采女家中即无人从商,又无人从政府,是贫家女。”
高阳县,乃为一偏远小县。每次大选各府县都会在其管界里姿色才艺皆好的女子送到京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