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但是他做人厚道,相信世上好人居多。”
“通过两个人的一路囧途,不仅仅是制造笑料,更多的是在探讨一个人性的问题,虽然在这个问题上浅尝辄止。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导演的野心和企图,同时也能感受到,导演极力的在压制剧情的走向,符合大众口味而不走小道。”
“不得不说,白雨涵作为一名金牌编剧、金牌策划人,在大众营销上,有很独到的眼光。他在拍摄《人在囧途》前,就是以制造轰动闻名。不管是创造了广告奇迹的《潘婷,你能型》,还是互联网神剧《万万没想到》,综艺收视冠军《奔跑吧兄弟》以及口碑电视剧《爱情公寓》,以及热度依然未消的《蜗居》,都能把握住观众的焦点。”
“《人在囧途》虽然稍稍平稳一些,但细节方面都能看到导演的用心,剧情的衔接、台词的塑造、人物的性格、场景的布置,乃至于配乐、镜头都非常有讲究。相比较于一般导演,真正做到了十足的诚意。”
“……”
艺恩网的分析还是很客观的。
看着影评的白雨涵,对艺恩网大为赞赏:“可以看得出,这个网站的编辑,是真的有看过《人在囧途》,甚至看过不止一遍。”
原版的《人在囧途》,白雨涵总结了两个缺点,一个就是煽情过度,一个就是衔接过于刻意。煽情过度也就是在遭遇女教师那一段,痛哭流涕,显得有些用力过猛,白雨涵把它给纠正了,压缩了一下长度。
衔接刻意表现的怎很多,譬如买彩票,突然就从女教师那一段,直接跳到了买彩票,给人感觉就是设计的一般。白雨涵的修改方式很简单,让事情更自然,他拍的《人在囧途》中,李成功要去上厕所,牛耿闲着无聊,听到有大喇叭在宣传,一等奖中一辆小汽车。
一听到中小汽车。于是牛耿就嚷着要买彩票,李成功才迫不得已的买了彩票。
虽然改动并不大,但是比直接牛耿就要去买彩票,更加令人信服一些。
诸如此类的细节改动,很多地方都有。
白雨涵的确是下了功夫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买白雨涵的帐。
《南方人物周刊》的专栏作者叶子风,就在撰文嘲讽:“《人在囧途》让我感觉到厌烦,又是一部意识形态化的国产片。”
“《人在囧途》意外地获得了不少好评。很多人说,这是一部能让人笑出来的喜剧。对国产片来说,这已经算是最高的赞誉。必须承认,我也笑了。徐铮和王宝强都是称职的演员。懂得如何调动观众的情绪。他们的表演也有分寸,不像黄小明之流把装嫩当幽默,把装可爱当喜剧感,这赢得了我的好感。”
“不过,我只笑了前半程。当影片不再满足于‘搞笑’。而试图煽情、制造‘笑中有泪’感悟人生的效果时,我不得不放弃发笑。它让我感到厌烦——又是一部意识形态化的国产片,没有娱乐精神,充满反智主义,几近一堂愚民教育课。”
接着,叶子风就开始细数《人在囧途》有多反智,称牛耿的“世上还是好人居多”的思想,是典型的小人物思想。是小人物的处世哲学,甘当活雷锋,也相信世间处处有雷锋。宁被骗勿疑人。
又开始批判,但凡知道中国的国情的人,都不会相信这种鬼话,而《人在囧途》就是一部反应官方意识形态的电影。什么遭遇女骗子,结果女骗子是治病救小孩的好人,什么徐铮迷途知返。什么善心替牛耿还了债,都是反智的愚民宣传。
什么一方面电影谴责资本家有罪。要求他们良心发现,主动认错。去辅助贫弱。另一方面,赞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