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道如何发掘这个市场,中国市场很复杂。你作为中国大陆商业成就最好的导演,对中国电影商业化发展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你本人也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导者之一,掌握着一家大型影视公司。你怎么看待中国电影市场与国际的对接?”
白雨涵回答:“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两个点,中国电影要走出去,外国电影要走进来。中国这个市场很大,很巨大,潜力也同样巨大,未来五年或者十年,产出的票房超过北美我毫不怀疑。
现在令人困惑的是,产业的兴旺对中国电影的利弊,我们的政府现在大力扶持电影业,也欢迎与外国电影业进行交流,互通有无。但是这种交流它有一个保护机制,我们首先必须保护好自己的产业不被外来的产业摧毁,这种保护,限制了走出去和走进来。
所以现在有些人会反对这种保护机制,我本人是支持一部分,反对一部分。譬如说我支持合拍片战略,这种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捷径,我们落后别人尤其是好莱坞很多,我们要赶上去,的确需要走捷径。
现在世界上大部分观众,可能还把中国电影的印象停留在功夫上面,这种印象使得中国电影很难被正确看待,再加上文明的差异,汉语又不如英语使用广泛,使得中国电影走出去太难太难。我们尝试合拍片,尝试去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印象,这很好。
我想,外国电影要想走进来,合拍片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然后我也反对一部分,我反对的是分级制度的渺茫无期,我不知道为何中国出台不了分级制度。我只能说,没有一个好的分级制度,这让中国电影与外国电影的交流,变得困难了。很多优秀的外国片,譬如好莱坞的级片,几乎(不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中国。
我举个例子,我很喜欢一部恐怖片《电锯惊魂》,它是级片,暴力血腥,在中国没有出台分级制度前,它永远不可能引进来。即使引进来了,也会删改的面目全非,完全没有一开始的意义了。
所以在我看来,中国电影如何与国际对接,这是一个需要很多年磨合的老大难问题。解决的办法,需要一点一点去尝试,可能会花很多年。”
托马斯:“分级制度的确是一个很难办的问题,但我想中国迟早会出台,你认为多少年可以讨论出来?”
白雨涵回答:“我觉得一百年以后会有希望。”
话题就此打住,换到另外一个方向了。当时采访时,托马斯是有继续探讨下去的兴趣,但是白雨涵不想多谈了。
在中国,想要出台电影分级制度,的确需要一百年以后,因为分级制度的核心,还是电影产业的法制化。
众所周知,电影是一种很重要的宣传手段,是很重要的意识形态。在中国基本上涉及到意识形态的东西,都不会法制化。最明显的就是,没有《电影法》、没有《新闻法》、没有《互联网法》。
任何法律,再详细,再明确,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漏洞,总会被钻空子。如果没有法律就意味着没有空子可钻。这是人治与法治的博弈,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战斗,不要看政府口号喊得响,要法治,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根深蒂固,从来都是人治占主导地位。
如果人人都依法了,谁还依权啊,文化部、广电总局都依法办事,那就成了服务部门,电影过不过审核,交给分级制度说了算,他们就没这个权了,带不来这个利了。除非文化部和广电总局的领导是圣人,否则绝对不会支持分级制度。
外面骂得再凶,也没用。
就算中国进入法治时代,排队领号,跨进法治大门,电影产业也肯定是排名靠后,得在外徘徊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