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h2>在白雨涵看来,原版《催眠大师》是一部优秀国产片,但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譬如电影的配乐稍显噪杂了一些,刻意渲染恐怖氛围,而淡化了这是一部惊悚悬疑片的程度。而影片最后的解密,又稍显啰嗦,有点侮辱观众智商的感觉。
不过这些都是旁枝末节,无伤大雅,真正令白雨涵不满意的地方,是叙事上存在的硬伤。电影前半段的叙事重心和悬念,理所当然的集中在了“任小妍”身上,有气氛很强的鬼故事,有抽丝剥茧的身世之谜。
但波澜起伏之后,当梦境中任小妍要推开代表她的秘密的那扇门,她的身上谜底就要被揭开时,忽然变成了徐瑞宁被推入水中,开始讲述徐瑞宁的故事。单纯这样的情节并不会令人突兀,因为最终的结局,肯定会再一次反转,又重新回到任小妍身上,将诸多谜底解开。
这并不新鲜,因为《搏击俱乐部》就是这样处理的。
可白雨涵等啊等啊,等到电影结束,竟然始终没回到任小妍身上。
瞬间就让原本渲染的任小妍情节,成为了装神弄鬼的奇观展示,全片的逼格立马降低十个档次。
这就是单一悬念导致的二次**缺乏,反转之后再反转,才是悬疑片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观众可能会猜到第一次反转,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很少能猜到第二次反转,二次反转才是真正的**所在,才能打破观众的心里安全感,真正惊悚起来。
《催眠大师》差就差在,少了最关键的第二次反转。
所以白雨涵打算拍摄《催眠大师》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修改剧本,给电影加上一个颠覆性的二次反转。
对于《催眠大师》来说,这样的反转本来是水到渠成的,从设置上来讲,顾洁和徐瑞宁有足够的瓜葛,很容易植入合理的隐情;而在叙事结构上,那扇被打开的门后未被展示的空间,正是放入反转的绝佳场所。既然出现了那扇门,那就应该让最令人恐怖的真相出现在门后。
在白雨涵看来,起码有两种处理方式。
第一种方式,惊悚版。
顾洁因为徐瑞宁开车害死了自己的未婚夫,所以假借治疗的名义,让徐瑞宁看到,那扇门背后,是她对徐瑞宁的怨恨,在徐瑞宁心里植入更深的心结。这是比原版“只有自己能原谅自己”更深邃的情感,是“你可以原谅自己,但被你伤害的人永远不会原谅你”。
第二种方式,痴情版。
这个版本是跟顾洁,也就是任小妍的故事有机结合,继续深挖顾洁的身世,同时含蓄的点出,顾洁在两次被抛弃后,第三次依然被抛弃,也就是她的未婚夫也抛弃了她。车祸时,没有顾洁就是一个佐证。
而方教授安排顾洁来突破徐瑞宁,何尝不可以是徐瑞宁与方教授做局,要彻底治愈顾洁的心结。所以徐瑞宁用自己做诱饵,让顾洁不知不觉处在治疗师的位置,而不是被治疗的身份上。
然后就在顾洁以为自己治愈了徐瑞宁时,心情放松,徐瑞宁再趁机,催眠顾洁,进入任小妍的梦境,推开那扇门。
门后面,是一个孤独的坐在摩天轮上的小女孩。
于是徐瑞宁说:“该放下了。”
小女孩脆生生的回答:“难的不在放下,而是不被别人放下。”
这是一种更为含蓄,也更加升华主题的处理方式。再升华一点,甚至可以推翻电影一开头的立场,人可以通过自我或者专业人士的心理干预,来摆脱不良情绪、阴影和状态。从而得出这一切其实是无效的,你可以改变自己,但改变不了让一个不爱你的人爱上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