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简单的生活 (2/3)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反应都是:“天哪,我在所有人面前出丑了,他们会怎么看我?”

但事实上,课后我小心翼翼地试探同学们对我课堂提问的表现有什么看法时,我发现没多少人知道我回答问题时什么时候声音变低了,或什么时候读错了字——他们甚至几乎没有抬起头来看过我一眼。得到了这样的回答之后,我才稍微松了一口气,但下一堂课被老师叫起来提问时,又会提心吊胆地想:“老师和同学在看着我呢,我做什么他们都会看见的,千万不能出丑啊。”

其实,这种经历和感受是十分常见的。曾经风靡网络的经典对答——“你瞅啥?”“瞅你咋地?”

就是聚光灯效应的一种变相体现——别人其实根本就是很随意地看东看西,但是我们却会觉得他在看自己。

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聚光灯效应的案例。

有一位女孩的相亲历程饱受“见光死”的困扰,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她对心理咨询师说,自己在和相亲对象聊天的过程中获得过很多人的好感,但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约会都会失败。

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女孩详细地梳理了自己每次约会的经历,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她对每一次约会都非常重视,认为任何一方面只要稍微出一点问题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于是,每次赴约时她都如同上战场——事前精心准备,生怕有一点纰漏——约会时紧张地反复思考自己哪里做得有什么不好,怎样才能不让对方注意到自己任何一点不完美的小细节。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一旦她因为在想象中过分放大对方的关注度,就会不可避免地精神紧张,并费心尽力地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而一旦稍有松懈,就会绝望地认为对方必然注意到并记住了自己不完美的地方。这样,在女孩眼中,哪怕是纸巾掉落这种不能算作错误的小小插曲,其“不良”影响也因为女孩下意识的“聚光灯效应”(加上随之而来的紧张感)而被强化甚至臆造出来了。

聚光灯效应为什么会出现呢?通常来说,我们无法超越自己的视角和个体经验看待一切事物,而是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认为自己比别人更重要,于是更加关注自己的状态和行为。当然,这对普通人来说其实是很正常的。于是,我们就难以避免地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别人的反应,并做出符合自己认知的解释。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误认为别人的想法和我们自己一样——这就把我们的行为、状态、外貌等方面的重要性放大了,从而产生了不必要的被关注感和紧张感。

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认识来避免聚光灯效应的困扰:每个人无论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做什么动作,大多数时候并不比别人更特殊——大家都是一样的。因此,别人当然不会因为你认为自己很特殊就放弃自己的思考模式,或遵循着你的想法得出和你一样的结论,并给你更多的关注。

更何况,在聚光灯效应的影响下,别人也很可能会更加重视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正被“聚光灯”照耀着。就像你一般情况下不会过分关注别人的事情一样,大家也不会更加在意你到底干了什么。

幸福无处不在,可我们总习惯眺望远方,不肯凝视身旁。有相遇即有离别,前方的道路茫茫无垠,既然已经抉择就要风雨兼程,不顾泪眼挥手离别。学会和过去说句再见,学会和未来打声招呼。一切都会过去,而一切又都不会过去。有时阳光很好,有时阳光很暗,这就是生活。生活其实也很简单,喜欢的就争取,得到的就珍惜,失去了就忘记!认认真真做人,简简单单生活,永远都不要丢掉内心的正直与阳光,做正直的人,过简单的生活,交真诚的朋友!平平淡淡,也是一生,做人,不要有贪欲,简单就好;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