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10章 端倪 (2/3)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至少说明造船的船家在船板木材的弯制能力上又有了明显的提高。

那艘怪船的船尾,站着一个踌躇满志的束发少年,手持罗盘看着脚下快船拖出的浪迹,心中思绪万千。虽然年纪还小,但因气度略显雍容,身材也因为营养好,相较于同时代的穷苦人家孩子来看要大一些。不明就里的人远远看去,便是觉得他有十二三岁年纪也是不甚突兀的。

这少年,自然便是我们的主角、吴越王世子钱惟昱了。来到这个世界后,有意识地科学锻炼和营养搭配,让他的健康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体格生长也快了不少。

此刻他脚下那艘中西合璧的船舶,其航行原理或许有些靠拢后世清朝开关之时的远东近海“老闸船”,但是船体外观又有些阿拉伯纵帆船的影子,明显是一种仓促之间中西合璧的产物。它本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但是,钱惟昱实在是迫切需要这种东西!因为根据四伯父钱仁俊和父王那里送来的消息,福州的降将李仁达已经越来越蠢蠢欲动了,留给他应对的时间不多。

……

明州港渐行渐近,坐船帆蓬逐渐收起,随后靠着划桨和撑篙、舵轮的配合逐渐减速、靠岸。钱惟昱收起罗盘递给侍立的心腹顾长风收起来,一边踱到船头欣赏着千帆万木尽皆靠岸的壮阔景象。这时节,还真的只有自己的大船可以出海,看来自己的新船真的是很成功。

没有依靠任何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先进科技,仅仅是靠着和本土的造船高手匠人切磋指点、开拓他们的思路,顺带了引进阿拉伯人的造船术优越之处相互印证洋为中用,就能在几个月里弄出合用的海船来,钱惟昱心中一股豪情莫名顿生。一时兴起,他抽出腰间那把蒋衮数月前送给自己的倭刀,对着面前的猎猎海风把玩起来。

“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

“好诗,好诗!好一个‘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自古少有读书人为浮于沧海的商贾之人著赋作诗,小王爷不拘一格,文思敏捷,依我看,不出十数年,文才便可追迹先王。”

正在船尾舱口歇息的观察海况的蒋衮等钱惟昱吟完立刻大声叫好,文学素养蒋衮还是稍微有一点的,毕竟这个年代的日本高丽等国的贵人也好这一口,为了做好生意蒋衮有时候也会习学恶补一些诗文知识,也能勉强凑几句“薛蟠体”的打油诗,所以一首诗好坏还是略微听得出来一点的。

“蒋公过誉了,不过一时兴起,偶然得之,而且仓促数联,徒然凑个对仗工整罢了,后面实在是不知如何接续。而且若不是此行之前蒋公赠我宝刀,我又怎会有兴致偶然吟哦这几句粗浅之言呢。”

“殿下真乃奇才,想不到竟然真的可以试制出这种不赖信风来去自如的快船。老臣在海上跑了近三十载,于此之前,那也当真是闻所未闻!”蒋衮感慨了一番,既然是把话题转到了航海的路子上,蒋衮这个老水鬼自然是闲不住算计:“当初我顺风时节去日本,走平户一千三百里路、走博多津一千六百里。最顺的时候八天八夜可到。这次试船为了稳妥虽然没有那么远,但是仅凭去耽罗岛的九百里路程,12天往返打个来回,就已经和当初顺风行船的速度相差不到两成了……”

见蒋衮一算计起海船的效率,钱惟昱就有些头大:其实蒋衮这些碎烦的溢美之词,钱惟昱这几天已经听蒋衮说了好几遍了。所以一听到这儿,他马上打住了对方的话头。

“我素知蒋公乃是信人,这次的新船如果交由蒋公修造经营,有多大潜力相信你也是看得出来的。不过我们之前的约定,还是希望蒋公遵守:半年之内,我不希望新船的存在消息大规模铺开,也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