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
“这怎么可能?”
李斯一脸愤怒:
“他们今天早上就走了,如今都已经离开临淄城二三十里地了。”
“恩师,这些赵国人压根就没有诚意邀请你,他们把我们耍了!”
荀况脸色阵青阵白,半晌说不出话来。
一旁的韩非缓缓说道:
“师兄,或许这一次还真不是赵国人的问题。”
李斯一听顿时就不高兴了,瞪了韩非一眼。
“不是赵国人的问题,难道还是我们的问题?”
李斯淡淡的说道:
“在赵国使团停留临淄的这些天里,都平君和李建大夫足足拜访了我们五次之多。”
“每一次,他们两位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和耐心,将赵国和赵王各种优惠条件不厌其烦的重复。”
“整整五次都没有得到答复,那他们直接离开也是理所当然。”
李斯哼了一声,道:
“恩师乃是稷下学宫大祭酒,天下文坛领袖,区区五次相请就能把恩师请走,那不是笑话吗?”
韩非笑道:
“师兄觉得是笑话,说不定赵王也觉得是个笑话。”
“若是赵王因此而恼怒恩师,说不定将来恩师连回赵国探亲也不可得了。”
李斯正待说些什么,荀况一声叹息,打断了李斯的话。
“李斯,你不必多说了,这一次是韩非说得对。”
“辞去稷下学宫大祭酒,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单单是老夫有很多事情要考虑,大王和太后的态度也是要考虑的。”
“这样吧,你们师兄弟二人先行出发去追赶赵国使团,带着老夫的信去。”
“记住,去到之后,一定要对李建大夫客气一些。”
吃完午餐,使团又一次上路了。
坐在晃晃悠悠的马车中,田单笑着对李建说道:
“大夫这一次能和长安君重归于好,老夫还是很欣慰的。”
李建耸了耸肩膀,道:
“只不过是一个失去双亲的可怜孩子罢了,我还真没必要和他计较。”
田单叹息一声,道:
“是啊,长安君其实也算是颇为可怜了,小小年纪就失去了父母双亲。”
感慨一番后,田单又说起了另外一个话题。
“大夫觉得,荀子那边多久会派人过来?”
李建笑道:
“应该在今天日落之前吧.”
田单笑道:
“难道大夫就不怕这一次你的猜测出了纰漏?”
李建笑道:
“按照都平君所言,真正着急的又不是我们大赵,而是荀子本人。”
“他在稷下学宫之中饱受排挤,即便一时半刻有齐王力挺而不失,久而久之还是待不下去的。”
“魏国和韩国都是法家立国,燕国又有邹衍坐镇,也就只有楚国和我们赵国是他的好选择了。”
田单目光微微闪动,道:
“那他如果选择了楚国呢?”
李建道:
“荀子的思想是更加近似于法家的,法家讲究的是君王集权,而楚国偏偏是七大战国之中君王权力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