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165,有钱好办事? (4/5)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是当代最负盛名的大儒!

这两位弟子确实有名,却并没有真正继承荀况的文脉。

韩非的难为情,也就在此。

别看韩非还穿着儒者的衣袍,但他其实已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法家中人了。

李建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但并不想管。

人家师徒之间的事情,他们自己解决。

李建对着荀况道:

“敢问夫子,若是你辞官离开临淄,一切能顺利吗?”

荀况自然知道李建的意思,笑道:

“无妨。其实学宫之中很多人早就对老夫不满了,一直向大王进言要罢免老夫,将老夫逐出齐国。”

“大王虽然并未允许,但也从未公开支持过老夫。”

“老夫觉得,若是老夫当真离开,或许还省了大王一番手脚。”

李建心中一松,笑道:

“那就再好不过。”

原本李建还是比较担心,荀况若是离开,会不会导致齐王大怒,齐赵交恶。

但从荀况的描述来看,齐王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荀况的作用。

荀况毕竟是一名儒者。

儒家确实在华夏历史上有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那是在汉朝儒法合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

这战国时代,儒家就是个臭弟弟。

法家,才是当世显学。

从战国时代初年的霸主魏国,到现在横行霸道不可一世的秦国,以及和秦国并立的赵国,无一不是以法家制度治国。

这样的大背景下,荀况这种顶级儒者,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毕竟齐王不是穿越者,他不知道荀况除了儒家学者之外,还是战国末年最出色的教育家!

教育家这种属性,才是李建最看重的。

李建也不需要荀况一定教出李斯、韩非这样的顶尖人才,能培养出十个八个只有这两位六七成才能的弟子,都足以让赵国受益良多。

何乐而不为呢?

事情既然已经敲定,那接下来的谈话就变得轻松许多。

聊着聊着,话题又转向了现在的齐赵同盟。

既然马上都是一家人了,李建也不客气,直接把大概的情况向荀况介绍了一下,直言希望能够得到荀况的建议。

荀况闻言,思考半晌,开口道:

“说起这个,我倒是想起一件事情。”

李建好奇道:

“不知夫子想起的是什么事情?”

荀况道:

“前几日老夫有事情进宫,出来的时候正好偶遇秦国使者。”

“如今秦赵敌对之势已成,那秦国使者又有齐国大司马匡梁的支持,或许李卿会在过两日和齐王的会见中遇到麻烦。”

李建咦了一声,有些疑惑:

“齐国大司马匡梁?”

荀况点头道:

“是的,老夫当时看到匡梁和秦国使者边走边谈,双方脸上都带着笑容,显然氛围是比较融洽的。”

“在和他们擦肩而过时,老夫还听到匡梁邀请秦国使者前往他的府上赴宴呢。”

李建微微一怔,表情开始有些微妙。

匡梁?

这位刚刚和田单合作灭亡了燕国的齐国大司马,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