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三十一章 湖州司马 (2/3)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还有从北方前往余杭的行旅都会在这里停一下,于是这里就成了一个商品集散地,经商的铺面很多足足占了三条街。

粗算一下在这里经商的商贾起码有一二百家之多,商品也林林总总比较齐全,上一次李‘春’、李业南下,便把湖州当做了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在这里盘亘了一段时间。

李‘春’、李业在这里找到了一家在湖州当地很有名望的大户人家,与其谈妥了一些买卖,这一次李霖率队南下,运送的货物之中,便有一部分是这家的订货,这次过来就是来这里‘交’货。

而李‘春’李业选择的这个合作者,便是当地很有势力的世家大户司马家。

这个司马家族在二百年前,就是江南湖州一带的大户,祖上在大陈朝烈祖立国的时候,投效了当朝皇族许氏,帮着许氏控制了湖州一带,并且家族的族人组织了一支水师为大陈朝控制江南吴地立下了大功,所以大陈立国之后,受封高官,家族也在湖州崛起。

这二百年来,司马家始终人才辈出,每一代人都有在朝为官之人,最差的也是六七品官,时不时还会出个五六品的官员,所以司马家在湖州,基本上算是一个郡望之家,就算是赶不上郡望之家,起码也相差不远。

司马家族人口有数千之多,不单单为官,也经营了很多产业,触角伸到了各行各业,在江南各地都有他们的生意往来,所以李‘春’李业到了这里之后,便联络上了司马家,把神仙醉和青盐的样品给了他们。

司马家在湖州铺面的管事掌柜品尝过神仙醉,并且看过了青盐样品之后,第二日便找到客栈,同意了和李家合作,在湖州一带代-销神仙醉和李家的假冒但不伪劣的“青盐”,司马家还给李家出了一个很合适的价格,对李‘春’李业二人很是客气。

司马家很有商业头脑,一眼便看出了这两样东西的价值,神仙醉是他们目前见过的最好的美酒,南方没有一种美酒可以与之相媲美,而且青盐这种东西在江南极为少见,价格高企不下,而且还没有货源。

别看江南并不缺盐,可是多都是一些粗糙的海盐,口感味道都远没法和青盐相比,有钱人家就是拿着钱,也买不到青盐,在徐州一斤青盐可卖到一贯钱的价钱,可是在江南这边,两贯一斤都有价无市。

李家带来的神仙醉五斤装的酒坛,一坛要价一贯半,在这边司马家有信心轻松卖到两贯以上,江南虽然人口不多,但是有钱人却并不少,这里土地便宜,而且物产丰富,湖州这边司马家已经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养蚕业,每年产出大量蚕丝,质量比起北方的蚕丝质量还好,有湖丝之称,所织就的丝绸锦缎也十分‘精’美,丝毫不比北方的丝锦质量差。

现在南方养蚕业正在逐步发展起来,各家各户都习惯‘性’的开始养蚕,产量年年都在提升,所以南方现在的有钱人还真就不少。

李霖当然知道,在周元所生活过的另一个位面上,历史走势和这个位面上很是相似,原来桑蚕业并非是南方的特产,北方才是原产地,但是因为不断的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经济文化不断南迁,才逐步导致桑蚕业重心南移,而且本身江南气候就适合发展桑蚕业,于是后来北方中原的桑蚕业逐步衰退,桑蚕业也成了江南的特产。

这时代目前为止,桑蚕业主要产地还是集中在江北,特别是中原一带,甚至远至鲁地,徐州一带桑蚕业也很发达,但是可以预见,当南方的桑蚕业发展起来之后,江南的蚕丝、丝绸质量和成本都会比北方占有更大优势,迟早北方的桑蚕业会被南方挤垮,只是这需要一个过程罢了。

其实用不了多久,当北方十王之‘乱’开始之后,北方的桑蚕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