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340章 离京返乡 (1/16)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第340章 离京返乡

春山书院。

老秀才已经跨洲远游,重返中土文庙。再不回去,估计文庙得过来堵门骂街了。

离开之前,老秀才与那个年轻道士聊了几句。仙尉悲从中来:这就是曹仙师的先生了?老先生慈眉善目是挺好,可问题是对方好像跟自己差不多穷酸啊。

小陌与陈平安在前边并肩而行,说道:“那位皇帝陛下在酒桌上还能故作镇定,只是离去之时,坐上马车后,心弦就变得剧烈起伏,看来公子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陈平安笑道:“就只是扯东扯西随便聊了些。聪明人就喜欢多想些有的没的,好也不好。”

比如之前问那位皇帝陛下,文人议政,要不要论事?修士行事,要不要问心?

如今没了国师崔瀺,大骊王朝那些滑县韦乡出身的宋氏勋贵,以宗人府带头,在庙堂边缘蹦跳得最起劲,陛下要不要管,怎么管?

大骊王朝曾经将一国律例立碑山上,陪都和大渎以南的一洲半壁山河,昔年大骊藩属,按照约定,凭借各自战功,纷纷得以复国,于是就有一些国家开始拆除境内山上的那些石碑。大骊朝廷是恪守规矩,绝不插手别人的家务事,还是让京城鸿胪寺或是陪都礼部的官员去提个醒,建议一二?

再例如,当下陪都有不少官员建言大骊迁都一事,陛下你是怎么想的?

其实很多问题并不复杂,比如别国去碑一事,大骊王朝都不是宗主国了,还管什么?只是陈平安先前有意以一件“小事”开头,让宋和之后就将一切想多了。

再者,这位皇帝陛下太过迫切希望能够借助陈平安担任大骊国师一事来一劳永逸。中土文庙,一洲山上,大骊陪都,藩王宋睦,北边的俱芦洲,南边的桐叶洲……又想得太过简单了。

三人一起返回京城。

陈平安寄出三封信。第一封通知自家落魄山,自己即将回乡。第二封寄给太徽剑宗刘景龙,说了即将创建下宗一事,让他一定要来参加庆典,具体时间待定,只是跨洲南下之时,记得在大骊京城留步,指点一下韩昼锦阵法。

这位家乡是清潭福地的女阵师,身世背景和山上渊源绝不简单。

在地支一脉修士当中,陈平安其实最看好她与葛岭,甚至不是袁化境和宋续这两位极有希望跻身上五境的剑修。

靠直觉。

还有上次菖蒲河喝酒,关翳然借由砚务署一事挑起话头,所以陈平安得提醒一下董水井小心京城某些眼红的世家公子哥。

董水井的生意手段堪称五八门,其中就有包山头一事,将那些卉、玉石、木材甚至是泉水等悄悄垄断,再钱让各路山上邸报帮忙扬名,然后分给几个或者十几个买家。董水井自己往往并不直接参与售卖一事,曹耕心、袁正定、傅玉、吴鸢……但凡是在龙州当过官的豪阀子弟都有份。不谈那些山上门派,只说南边老龙城孙家和范家,反正只要是陈平安介绍的朋友,好像都成了董水井的朋友。用董水井的话说就是:“我就只是个做正经买卖的人,只挣有钱人的钱。”

挂在别人名下,实际上却归属董水井的私人渡口和仙家渡船估计都不是几处几条了。董半城?都快是董半洲了吧。很难想象,这个骊珠洞天昔年中途退学的贫寒少年,是靠着卖馄饨和糯米酒酿起家的。

只不过再有钱,也不妨碍董水井在林守一眼中是个废物……

一样的道理,如今林守一修行境界再高,在董水井眼里,就是个包:你林守一读书多有什么用,还不跟自己是一路的窝囊货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