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电子书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414章 谁不是黄雀 (17/26)

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

陆沉唏嘘道:“难怪当年在泥瓶巷,你会与贫道说一句,自己的记性很好,看东西都记得住。”

那会儿的泥瓶巷草鞋少年,还会毕恭毕敬称呼自己一声陆道长,真是叫人怀念。从陆道长,陆沉,王八蛋,到如今的陆掌教,好生伤感。

陆沉现在庆幸自己这趟没白走,绝对是不虚此行,当下的陈平安,入山修行,已经走到半山腰了。陆沉所谓的半山腰,与一般练气士不一样,那种可以看到山顶风光的位置,才有资格被说成半山腰,与境界高低没有绝对关系。许多飞升境大修士,一辈子都不曾找到合道契机所在,在陆沉眼中,就还是那种未至山腰的门外汉。

如今陈平安凭借两把飞剑本命神通的叠加,已经找到了一条极为宽广的“剑道”,就是通过眼见、耳闻、道听途说,以及想象等诸多法门,集合出一个又一个小千世界。如果说从剑气长城返回浩然天下之前,只是一个略显稚嫩的构想,那么等到陈平安开始着手通过金精铜钱炼化出一条光阴长河,尤其是这趟从天外返回,提升了井中月的飞剑品秩,七个“陈平安”在宝瓶洲不同地界的一切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皆是一种时时刻刻都在以真实天地作为斩龙台砥砺剑锋的“炼剑”。

如此练剑之道,让陆沉都要备感大开眼界。

今日知客陈旧在酒局所见,白泥、夏侯瓒和梁玉屏,三人的身材、容貌、眉眼、语调、气态、神色,都已经被知客陈旧“记录在册”,已经悄然融入主身陈平安的那座剑法天地。简而言之,所有人物和山水景象,在陈平安行走的这条道路上,都是一个“字”或者“词语”,那么裁玉山散滩的这顿酒宴,就组成了“一句话”。组成这句话的字词,数量越多,越是繁密,内容越是详细,就越是接近与“假相”对立的“真相”。

就像先前陆沉所询问的,世间到底有无光阴?是否由无数个定格的静止组成一个一?陆沉此说,就等于将整个天下视为一本完全静止不动的书,等到陆沉认定的“那个一”开始翻书,书上人物与景象才会“自觉”和“被动”地流转起来。而陆沉的这个说法,显然与李希圣的那个想法,属于同源不同流。

突然忘记某个字,又突然记起某件事,好像曾经经历过……人生在世,何其悲哀。杞人忧天之哀,穷途末路之哭,都曾让陆沉心有戚戚然。

陈平安之前在天外,与小陌和谢狗御风返回浩然途中,谢狗抛给他一大摞绘画有远古风景的纸张,当时陈平安觉得像一本小人书,更像裴钱在课堂上画了某个小人儿的书页,不同姿态,快速翻页,就是一整套完整动作。故而等到陈平安这个写书人再将“这句话”单独摘出来,放入笼中雀内的那条光阴长河当中,将来旁人看到,就会觉得更加真实。

如果说今日酒宴是一个“短句”,那么在玉宣国京城永宁县的那座宅邸内,女鬼薛如意,少年张侯,还有那些院内的草草,再加上吴镝每天外出与那些衙门胥吏的请客喝酒,街上闲聊,摆摊算命看相……就是一个光阴长河被拉伸到数月之久的“长句”。

而陆沉的那个“假相”,就是万法之宗,如同第一块……神主牌位。但是陈平安在与李希圣闲聊时,双方聊到邹子,陈平安心中有个念头,作为河道定位的船锚,不可能是陆沉。

这就是陈平安一种类似惯性“思路”的自欺欺人。而这种先自欺再欺人继而欺天的手法,自然是陈平安与崔瀺学的,可惜未能学到全部,毕竟是陈平安自学,全凭自己摸索,就像一道术算题,知道了答案,再去追溯一个极为烦琐的解题过程。这种画蛇添足的自欺欺人,等于以心声言语陆沉名讳,这就让当时远在天外作壁上观的陆沉,一下子就察觉不对劲,同样开始倒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