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下,解锁更多精彩小说
第261章 打更巡夜
陆沉做客芙蓉山,风雪夜中,坐在门外竹椅上安静赏雪,茅屋草堂檐下匍匐着一条老狗,趴着的陆沉偶尔抬头看一眼坐着的陆沉。
陆沉看了一眼那条老狗,打趣道:“莫不是邹子又在看我?”
客大压主,身为主人的陆抬反而去到了山巅的观景台。陆抬从咫尺物当中取出一张白玉床榻,一手持名为白螺、与酒泉杯齐名的仙家酒杯,一手持金色长柄的雪白麈尾,一边饮酒,一边以麈尾轻轻拂去雪。
斜卧白玉榻,肘抵白瓷枕,谪仙在此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陆抬醉眼蒙眬,以麈尾打散无数鹅毛雪,举杯朗声道:“有若大颠者,高材能动人。”
嗓音变得轻柔,陆抬放下麈尾和酒杯,盘腿而坐,双手笼袖,细语喃喃道:“无人伴我。”
除了三个已在芙蓉山中款待贵客的嫡传弟子,他还有一个还在江湖远游的关门弟子,少年被陆抬在山水谱牒上取名为“近知”,有名无姓。
陆抬送给孩子一把竹剑,竹剑上有他以刀刻的“夏堆”两个极小的楷字。当那孩子第一次握剑的时候,陆抬就大笑着告诉弟子,你一定要成为剑仙、大剑仙。
陆抬除了传授这名关门弟子一门道法心诀、几个拳桩外,就什么都不教了,只是一口气丢给孩子足足三十二部剑谱。
其实陆抬在藕福地这么多年,性情还是很散淡,什么魔教教主,什么问鼎天下第一人,都是闹着玩,所以如今境界才是元婴境,这还是福地飞升到青冥天下后,牵引天地气象,他顺势而为破的境。不然按照陆抬自己的意愿,反正俞真意已经不在了,他这个陆地神仙金丹客,还能当很多年。
认真上心事只有两桩:一是配合夫子种秋一起传授曹晴朗学问,再就是精心挑选、收取关门弟子,教他练剑。
陆抬闲来无事,便摊开手掌,掌观山河,看俞真意的处境。芙蓉山景象尽收眼底,陆抬每有心念所及,山河便随之显化在视野,只要他稍稍凝神,便是栈道栏杆上某处的积雪痕迹都会纤毫毕现。山下俗子寿不过百年,谁不艳羡云上神仙客。
寻常元婴境施展这门神通,消耗灵气心神颇多,而且很容易惹是生非,一旦被窥探之人境界不低,很容易被顺藤摸瓜,只不过陆抬出身中土阴阳家陆氏,学识驳杂,旁门左道的术法神通其实知晓极多,只是以往始终不太愿意主动去学。当一个人的见识过高后,往往容易生出惫懒之心,反而不如一知半解、懵懂之人那么拼搏奋进。
习武,读书,修行,一辈子都顺风顺水的俞真意,大概这辈子都不曾如此狼狈过。
那位白玉京三掌教好似挖坑不埋,将俞真意丢给了三个境界不低的晚辈。所以风雪夜之前,在栈道那边,练气士境界被压制在洞府境的俞真意需要一人面对三个各怀心思的敌对之人,尤其是那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少年面容桓荫,最让他忌惮。
纯粹武夫陶斜阳,刚刚跻身远游境武夫。
南苑国护国真人黄尚,是呼风唤雨的金丹客。
桐叶洲飞鹰堡出身的桓荫,金身境武夫体魄,龙门境练气士,且是一位深藏不露的剑修。
反观俞真意,作为昔日藕福地继丁婴之后的天下第一人,如今虽身为上五境修士,唯一的倚仗却只剩下一副远游境武夫体魄,只是转道修行将近三十年,他早已习惯了以山上的术法神通镇压打杀山下武夫,拳脚难免生疏几分。
俞真意绝对不愿意在这种时候与那三人厮杀,因为自己绝无半点胜算,关键是那位好似一人千面的三掌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